第135章 骨帝国二十年的发展!(2 / 2)

加入书签

商业税制紧跟土地改革税制出手,把从土地兼并活动上刚刚转入商业实业领域的大量财富再次抽取一部分经国家调控流入底层。

三个政策改革环环相扣,以宏观调控的方式把社会生产资源和财富向社会中下层汇聚,避免了生产资源头重脚轻的畸形汇聚。

正金字塔型的社会资源汇聚是最为稳定和谐的,倒金字塔型的社会资源汇聚是最容易激起民愤的。

三个税制改革给国家和城池带来了大量的税务收入,再加上公有控制的那些大型矿产资源,垄断行业和税收让国家和城池拥有了大量可以支配的社会资源。

充实的国库意味着强大的国防,更加完善的民生基建,更加完善的全民教育全民医疗等等,而这些正是国力的体现。

显然,如今的骨帝国在姜纪的推动改革之下已经和周边那些才刚刚从青铜时代踏入块炼铁铁器时代的方国拉开了更大的距离。

而就是在这样的良好发展氛围之下骨国的人口开始暴增。

等时间来到了姜纪二十年,骨国两百城的人口已经增长到了1300万,其中奴隶人口80万。

这1300万人分布在骨国两百城中,平均每城及周边地区的人口已经快要达到6.5万人了。

当然,因为北部新城的起点不如南部旧城,所以实际上北部百城的每城平均人口只有四万人左右,而南部各城及周边人口平均每城差不多有十万人左右。

南北城池之间的人口差距还是蛮大的。

不过南部百城的生存压力也大,所以现在已经有很多南部城池郊区的民众选择了北上加入北部新城,便利的交通条件之下,南北城池之间的人口差距最终应该会渐渐平衡起来的。

这些城池本来建设的时候就选取了周边地区最为合适肥沃的土地建造,所以城池周边其实还可以扩充很多下级村镇的。

千万人口对于如今的骨帝国大地来说还远远没到承受的极限。

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劣,如今骨国也是诞生出了皇城、海城、楚城、渭城、梁城、济城等六座人口超过二十万的大城,其他的城池大部分都达不到这六城的高度。

其中皇城是中州的经济政治交通中心,依靠着大河航运和四通八达的驰道,从皇城出发到骨帝国任何一城都十分的方便快捷,再加上周边土地平旷肥沃,人口增长快也就很正常了。

海城坐落于东州之滨,因为海城拥有大型船坞的原因,在和隔河相望的滨城对拼发展中逐渐占据了优势,再加上海城乃是前王族骨氏的根据地,因此最终海城的发展还是一飞冲天,成功的压制住了滨城,成为了东州第一大城。

楚城则是南州第一大城,位于原来的楚方国境内,占据了楚地盆地平原最肥沃丰饶的一区,因此才诞生出了这么一个地标性的大城。

渭城则是西州第一大城,本身乃是西部九城之一的一座普通城池,只是地理位置比其他八城更好,周边都是平原沃土,在函城运河开通以后也是快速的发展起来,如今成为了西州最大的一座城池。

至于曾经作为西州战役中心的函城,函城虽然地势险要,但是函城的地理位置没有太过充足的沃土平原,背山面河,跨过西河才对接西山平原,所以虽然也享受到了运河的便利,但短时间内发展速度还追不上渭城。

梁城是北州的一座大城,虽然是新城,但却处于西山盆地平原中央,有河运驰道之便,加上本身地理位置沟通西中北部,所以也是后来追上迅速的超过了一些南部旧城成为了北州标志性的大城。

济城则是泽城往东一个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城池,没有河泛之祸,但又能够享受到泽城阻挡小洪泛之后的肥沃土壤之利,所以发展迅速的超过了泽城,成为中州和东州之间的一座标志性大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