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国之政(三)(1 / 1)
张良想到了一个问题,公子之所以要让百姓与可参与政治,真的就只是为了能够使百姓更有归属感么?难道是……
张良试探着说道:“臣下认为除了子安方才所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了更多的吸引他国之人口,只有最为亲和的政策与与民生息的政略之下,这种全民参与的制度更加能够吸引其他国生活上不如意的百姓,还有那些更加开明的有学之士前来为我国效力,从而让其他国无可用之人,或是那些有心为民之人皆会前来我国为民出力。”
“哈哈,子房果然看得通透。正是还有这样一层意思在。”赵暄开心的道。
叔孙通听完之后,眼神中无比的惊讶,没有想到仅一个百姓参与政治,就会有如此之多的好处在,而张良、陈平这两人居然这般就能够猜想出公子之意,那其他国家呢?
想到这里,叔孙通开口再次道:“公子之意,臣下已全了解,既然子房与子安均能想到这层意思 ,不免他国也有如此之人能够看出公子之意图,若是从中隔阻……”
未等叔孙通完全说完,陈平与张良同声道:“此为阳谋,谁拦都将得到反噬。”
叔孙通这一下算是全明白了,可不是么?对于百姓的想法,对于那些真心为民为事的人的想法,但凡有一个国家的主政之人前来隔阻,他们得到的将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还是那么根本就无法解决掉的危机,果然公子站得高,看得远呀。
赵暄此时缓缓开口道:“孟子曾有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言确实多有正确之地,所谓的民为重,也就是国家之基底是一群特别实在的百姓所铺设的,没有这些个百姓,一国之经济,一国之军队均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经不得风,淋不得雨的。这些百姓就是我们能够征战天下的最坚实的基础,没有了他们,兵从何来,养兵之粮从何而来,尔等之俸禄从何而来,所有官员一定要记住,没有百姓所交之赋税,就没有我们这些不从生产的官员的吃与喝,所以百姓乃是我等之父母,不要想着我们的官员才是所谓的百姓父母官,错了,谁要是有这种想法,那不如就不要当这个官了。”
“是,公子。此事我等将会与所有政院之官讲清。”三人同声道。
“叔孙先生,关于礼制这一块儿,主要是把握住生活礼节与一些祭祀之礼即可,还有就是宫中之礼大可不必那般严格,生活讲究一个随意性,不要让百姓的生活过于严谨化,过于教条化,过于繁琐化。应有之礼,在德的层面上多下一些时间,教化百姓从德不从心,要让百姓之间形成一个以德为尺的标准,自然就会有人来进行管制。民间自主的管制有些时候是要比所谓的政策或制度管理来的更加容易一些,还有就是爱国与忠国的教育要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只有全国上下一条心,我们的这场天下之争才能够笑到最后。”赵暄细细的说道。
“是公子,臣下明白了。”叔孙通开言道。
“对了还有,民部、刑部与礼部之事均可按之前的商讨在进行细化与一些内容的调整,还有就是谏部的工作就是为了要收集一些民间的意见,可以让百姓们对于不合理与不公平之事进行上访,地方上切不可对于上访之百姓进行迫害,没有百姓的监督,地方上很容易形成当地的官员与世家联合的事情,这一点谏部要经常派人下去进行巡视,如果谏部之人也参与隐晦,那么一起论罪。谏部可分为御史部,负责风闻言事,听到的事情与看到的事情均可以上书;民访部主要是接待百姓上访的事情,对于百姓的相关诉求和所言之事一定要记录清楚,并将这些事情反馈给稽查部;稽查部负责对民访部与御史部所提之事进行前期的事情侦查,并按实情上报给谏部首官,谏部首官根据情况不同提交给刑部与吏部进行处理,涉及触犯律法的交给刑部处理,涉及官员的先由吏部核实后确认无误后,转交刑部处理。”赵暄将谏部的一些工作内容也进行了分工明确。
陈平一听谏部的相关事宜,他分管谏部认真仔细的听取了赵暄的意见,对于这种分工他还是能够听明白的,也就是说谏部未来将会是一个监察天下的一个部门,权利会是很大,这也将会是悬在这些个世家与百官头项上的一把利剑,也将会是一个特为容易被人渗透和拉扰的部门,所以对于人的选择将成为重中之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