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皇帝也只是一种职业(2 / 2)

加入书签

“带入三问,加以无数假设去攻陷,很容易发现诸多政策不妥之处。”

“即便没了女真,还有西洋,还有倭人,世界很大,诸位也看到了,努力发展自身才是根本。”

“有剑不用与没剑是两种境界。”

众人齐齐点头,还得是在根子上解决。

“再说这爱,洪武皇帝驱除鞑虏,恢复汉家山河,史上得国最正,仅此一条足以在千古帝王中位列重要席位。”

“永乐大帝之天子守国门,郡王死社稷,道出了大明皇帝们的骨气。”

“尽管出了那么一位战神,但总体瑕不掩瑜,比起宋朝皇帝们,那得甩他们多少条街!”

“再有陛下之‘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大明皇帝们都是这般执行的,如此风骨值得后人敬佩!”

众人脸色逐渐有了笑意。

陆长生叹息道,

“可惜啊,往往一个朝代能走多远,从开国皇帝起,基本注定了!”

“后代皇帝的皇位都是继承来的,本就倚仗文武大臣的拥趸,那时再想大动权贵利益,已是千难万难,若继续一意孤行,一个不小心糊里糊涂早逝在宫里也不稀奇。”

朱标拱手,

“那我大明如今正是变革契机,还请先生解惑。”

“陆某对儒生们说,孔圣人之言,随着时代发展,也会有很多错漏,毕竟圣人非神人,看不穿时光长河。”

“老朱却是个特别爱操心的主,将诸般制度写入皇明祖训,比如这藩王制度,卫所屯田制度等等……”

“在当下,或许看不出弊端,甚至还有一定好处,可放到后面朝代,与拿着绳子勒住了子孙的手脚无异。”

“若非永乐大帝腾空而起,大明哪有可能坚持两百多年,怕是败的更快!”

一群皇子再度变成小鹌鹑,瑟瑟发抖,还得是你陆长生勇!

马皇后死死抓住朱元璋袖袍,生怕一松手,朱重八就要将这后生嘎了!

这后生是真不怕死啊……

朱元璋并没有想象中的暴怒,不服气道,

“咱的祖制里就没好的了?”

“有,可陛下啊,您总不能指望插完一茬秧苗,就能吃数代人吧?”

马皇后被逗乐了,

“你这后生……”

朱元璋老脸一红,岔开话题道,

“跟咱说说这永乐大帝是咱的几世孙。”

朱棣再喷一口茶水……

“老四,咋地,你都喷几回了?”

朱棣想死的心都有了,转头一脸哀求地望着陆长生,眼中写着:

你忍心看我血溅当场不成?

陆长生也是头疼,这问题终究绕不过去,记忆里的太子朱标死于背疽,而他建立长生医院,这背疽终归能治好。

从心而论,朱标为人极好,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可朱标好好的,那永乐大帝怎么办?

“老朱,我好难啊!”

陆长生也算摆烂一回。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

“怕甚,你小子连大明亡国,叫咱自烧祖训,这般大逆不道之言都讲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吃瓜皇子们一脸期待,居然还有这小子为难的话题?

陆长生苦思良久,

“老朱,我说个诸位都知道的典故,您先听个乐呵。”

朱元璋点头。

“话说那李隆基,前面励精图治,把大堂推向了新高度,可就是活的太长。”

“晚年昏聩,才有了那安史之乱,足足死了三千万百姓啊!”

“老朱您想想,皇帝他其实也就是个职业,操劳国事半生,大好河山却看不到几眼。”

“尤其是后世皇帝,几乎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究其一生也难有机会出门。”

“且先不论这后世皇帝没见过人间冷暖,如何治国,先说这皇帝太老容易办糊涂事的话题。”

“为何不早早禅位,一方面可亲眼去瞧一瞧一手治理的天下,一方面若新君有不妥之处,还能指点一二。”

朱元璋若有所思。

“当太上皇有什么不好,只要选出来的皇帝是好皇帝,那必然首重孝道,如此太上皇又何必担心自己的安危与自由?”

“若选出来的皇帝是个表里不一的,继位后丑态毕露,那太上皇至少余威仍在,结合一些改进后的皇族制度,大家伙齐齐将新皇给废了就是。”

“就像世家大族选族长一般。”

“如此一用一备,对江山社稷,对万民,那都是百利啊!”

“何必非等到驾崩后呢,诸位不见如始皇帝那等雄才大略,一样被篡改了诏书?”

“纵然陛下您,到了老年,不也被骗的个声名大损!”

“啊!”

马皇后惊呼,随即以手捂住失态。

朱元璋正思考禅位制度的合理性,冷不丁得知自己居然晚年被骗的声名大损,先是愕然,随即勃然大怒,

“谁?是谁?”

一众皇子齐齐怒不可遏,声名大损几个意思?

从陆长生口中说出来,无非是被后世人唾骂了呗!

这还了得?

古人看待身后名,那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

陆长生嘴角抽搐,看把这家子气的,赶紧安慰,

“老朱消消气,这不还没发生嘛!”

朱元璋哪里肯罢休,这特么不弄死,留着下崽不成?

“长生小子,咱不气,咱命令你说!”

陆长生扶额,‘命令’二字都用上了,还说你不气?

真怕老朱一个冲动,把朱允炆嘎了,这娃娃如今不过幼儿园毕业罢了……

“要说吧,这事皇后娘娘责任更大些…”

“咱妹子?”

“我娘?”*4

“本宫的责任?”

马皇后满脸不可思议。

面对一众疑惑,陆长生避而不答,反问,

“老朱,若是太子爷先您而去,您选谁?”

这个问题太忌讳,哪怕是一众藩王,国公,朝堂重臣,也没人敢轻言国本。

众人知晓陆长生的能力,绝不会无的放矢。

老朱呆愣当场。

皇子们纷纷担忧地朝朱标望去,

马皇后一脸担忧,

“标儿…”

“大哥…”*4

“娘,孩儿无事…”

陆长生继续道,

“陛下最终亲情,怕其他兄弟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所以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度。”

“可这样的制度一旦带入三问与假设,则根本经不起推敲。”

“假设皇帝活的很久,太子最终没熬过皇帝,那么依照这继承制度,有极大可能是嫡长孙继承皇位。”

“这里再带入一个假设,这娣孙如同战神一般,还很年幼,当如何?”

“亦或是这个嫡长子他是个痴儿,史上不是没出现过。”

“难道活人就要被这制度勒死,明明有其他更优秀的继承人,却硬要选个废皇帝?”

“那么,开国皇帝的初衷难道是愿意看到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就被一个痴儿弄丢了?”

“诸位都明白,一旦江山易主,原朝偌大的皇族子孙,他们的命运会如何?”

陆长生不顾众人加重的呼吸,继续道,

“当为了达成某件事,而现有的制度却弊端重重,那么就该坐下来好好思量其他道路。”

“老朱您敢于打破制度,却也要懂得弥补才行啊,总不能凡事一刀切吧?”

“诸如废除千年宰相制度,您总得思索它带来的缺失,如何弥补这一弊端吧!”

关于皇储,这个命题太大,陆长生不得不暂时转移众人心神,反正已经埋下一颗钉子,果然,朱元璋被吸引,

“有何弊端?”

“永乐大帝他知道,或许太子爷也知道,只是默默承受罢了!”

一群人视线转向朱标,朱标有些尴尬,弱弱问道,

“先生可是说废除宰相制后,奏章剧增,政务繁重?”

陆长生点点头,

“陛下,太子爷,永乐大帝长子,以及那位妄图力挽狂澜的崇祯皇帝,大明朝一共就出了四位极度勤政之人。”

“起的比鸡早,不是上朝就是处理政务,地里的牛也没这么累!”

“人太累,压力太大,是极易早逝的。”

“太子爷不妨试试休憩一个月,让老朱同志自己处理所有政务…”

朱元璋知道陆长生这厮在揶揄自己,但也认识到弊端,并不生气,佯怒道,

“咋,这点苦都吃不了,还当什么皇帝?”

陆长生知道老朱是在死鸭子嘴犟,错开话题道,

“人生除了工作,还有生活,看看世间冷暖,欣赏天地山水,陪伴媳妇,教导儿孙,最好还得有些额外的爱好,比如操练武术,亦或是下棋,垂钓,打猎什么的…”

“哪一方面做的多了,其他方面必然少了,如此人生还完美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