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章宦海风雷(2)(2 / 2)

加入书签

何处惹尘埃

惠能认为,佛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原本就不是一种有形体的东西,菩提树、明镜台都是人心里面生出的虚幻之物。只要彻底的悟出“心性本净”与“佛性在心”的真谛,就会明白“常清净”的佛性心体是不可以用“染”、“拭”这样的语言来表达的。

认真分析一下神秀与惠能的偈语,便知那个对禅对佛道悟性更高。

神秀的偈语是: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由此可见,惠能悟性、境界的确要比神秀高出一截。当时,五祖弘忍认为惠能不但道出了禅的本意,而且比神秀理解得更深更透,更“空”,更“无”,更加唯心,认为他是接法的理想人选,亲自至碓房暗示惠能晚上三更到方丈堂。

是晚三更,弘忍向惠能宣讲《金刚经》,至“应无所往,而生其心”,惠能大悟。弘忍便传顿教及衣钵,并对惠能说:“你为禅宗第六代祖。”就这样,“禅宗六祖”诞生了。

弘忍将六祖之位传给惠能,并连夜将惠能送下山回到南方,叮嘱惠能“逢怀(怀集)则止,遇会(四会)则藏”。惠能以船自渡,在怀、会地区隐蔽了十六年后,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禅宗南宗佛教,这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里程碑。

张柬之待一定禅师讲完惠能成祖经历后,忍不住点评起惠能来:“惠能对于佛教发展流传的重要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定禅师:“那三点?”

“一是认为人人具有佛性,只要人人修身向佛,就可以立地成佛。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就将佛教大众化了;二是佛教的中国化。惠能认为只要人具有佛性并内心空灵无念,抛弃人间苦恼善恶就可立地成佛,不必再到西方世界去成佛。他说中国人成佛要去西方,那么西方人成佛又去哪里了;三是创立顿悟成佛说。传统佛教(如北宗神秀)是讲究渐修成佛的,这就给予人们漫长而痛苦的修佛过程。而惠能认为只要人清静无为,无念无求,就到了佛的境界,而且成佛不必限于寺庙,在家里修炼也能成佛。惠能认为佛是悟出来的,不是修出来的。”张柬之一口气把他的观点说出来。

一定禅师听完后,连连点头,表示认同。他机锋一转,“请施主说说惠能的南宗禅对普罗大众的有什么用处?”

张柬之接过一个话题,“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下唐朝历史发生的一些变化。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可以概略分成数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690年建国周,即当今的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

张柬之说到这里,接下来本想评击一下女皇武则天专权,亲小人,远忠臣的行为。但话到嘴边又马上噎了回去,说起了大唐开国的事来——

唐朝皇室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也有经史学家考证应为赵郡隆庆李氏之后,与北周皇室和隋朝皇室的关系甚密。其先祖为南北朝时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之一。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为唐国公,后由李昞之子李渊继承爵位。

李渊受隋炀帝重用,于616年被派为太原留守,但隋炀帝对他也不放心,派王威与高君雅监督之。

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过度使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使大唐高祖李渊得各地民变不止,史称隋末民变。

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起取而代之的念头。617年李渊杀王威、高君雅,在太原起兵造反。

不久,李渊率诸子众将攻破守备关中的屈突通,占领隋都大兴城。李渊拥立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而在扬州的隋炀帝,他心灰意冷,不愿返回关中,最后于618年的江都政变中被宇文化及等叛军杀害。李渊借此机会,于同年五月迫使隋恭帝禅位,建国唐朝,即唐高祖。都城大兴改名为长安,封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嫡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李渊建立唐朝后以关中为基地逐步统一天下。在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据河南的瓦岗军李密,使其成为东方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

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帝窦建德宣布结盟,联合抗唐。

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江南平定。而两湖地区也在621年唐将李靖于唐平萧铣之战获胜,梁帝萧铣于江陵降唐。翌年,岭南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中国本部归唐朝所有。

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订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

张柬之接着说起唐初盛世——

唐朝的崛起有赖秦王李世民,他的军事才能突出,率军赢得多次关键胜利。扫平群雄后,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为了皇位而斗争,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

唐太宗励精图治、纳谏如流,逐渐恢复唐朝的国力。在内政方面,唐太宗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提升农业发展。在职官制度上,改良隋朝的制度,形成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限制皇权发展与贵族世袭等恶习。唐太宗不计出身,网罗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马周、高士廉和萧瑀等文臣,以及一班武将如尉迟敬德、李靖、程知节、李世勣和秦叔宝等。此外,唐太宗派官员四处询问百姓的生活情况,然后把各官员的功过写在屏风上,以便褒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