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皇帝莫慌,皇姨来也!(2 / 2)

加入书签

最恐怖的是,通过一天的激战,小王子发现了一个事实:如今的明军,已不是土木堡之变时那支不堪一击的明军了!

作为草原枭雄,小王子深谙及时止损的道理。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收兵!不打了!还打个屁啊!

鞑军开始大规模撤出战场。自然,撤退过程中他们被明军追在屁股后面咬,又损失了不少兵马。

至傍晚时分,应州之战结束。此战以明军的全胜而告终。

接下来是大明将士喜闻乐见的发财活动——割人头。

在将士们眼里,那一颗颗人头是一锭锭发光的白银!

在应州战场,明军共割下鞑军人头数万级。

然而,后世史书却记载,应州之战的战绩是,明军阵亡五十二人,鞑军阵亡十六人。

在《武宗实录》中写下这个战绩的文官,岂止是无耻,简直就是无耻!

可能明代文官认为后世看史书的人都是傻子。

史书的前半段,描述双方投入兵力十数万。在应州激战一日。

可着双方几十个师级单位打了一天,是在搞联欢呢!

地痞流氓大一点规模的打架斗殴,落败的一方恐怕也不止死十六号人。

但负责修撰《武宗实录》的文官,还是将杀敌数写成了“十六”。

无他!文官集团希望后人只记住一个荒唐的昏君正德帝。不想让后人记住一个勇武过人的正德帝。

谁让你从我们文官集团手中褫夺兵权?

谁让你要动我们文官集团的利益蛋糕?

后世的网络评论区经常出现一个词“降智”。这帮负责修撰史书的文官就是妥妥的降智。

应州之战后,小王子因战败气出了病,没几个月就死了。鞑靼其后二十年不敢大规模犯边。

可着鞑靼人都是爱好和平的和平主义者?死了区区十六个人,就休战二十年?

无耻之尤的文官!

应州城下,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正德帝凝视着战场,心中感慨万千:今日朕重现了太祖、太宗的荣光!今日朕向鞑靼人证明了,华夏绝非温顺的绵羊,而是有仇必报的猛虎!

朕无愧为太祖、太宗的子孙!

一众将领陆续聚拢到了正德帝身边。

常风也好,张永、魏彬、江彬、尤敬武、刘笑嫣也罢,皆是满身是血。

只有梁储衣冠整洁。白天交战时,常风让梁储留在了距离战场二十里之外。

几名士兵将王勋抬到了正德帝面前。王勋在应州苦战五日,仗打完了已经昏睡了过去。任谁都叫不醒。

说来也怪,一到正德帝面前,他立马像一只大蛤蟆般蹦了起来:“皇上!您交给末将的事,末将完成了!”

正德帝高声道:“应州大捷,王勋当为首功!”

王勋这老家伙听到这话已是泣不成声。

明军袍泽们陆续聚齐。常风这老马屁精不失时机的喊了一嗓子:“皇上威武!镇国公威武!”

将士们齐声高呼:“皇上威武!镇国公威武!”那声音震天撼地。

正德帝心潮澎湃,激动之下,他高举双手成倒八字,握着拳头大喊一声,仰天大笑:“我大明,天下无敌啊!哈哈哈!”

一种将士跟着齐声高呼:“我大明,天下无敌啊!”

正德帝又大喊:“应州之战,每敌首赏银三十两!”

将士们齐声高呼:“谢皇上!”

转头正德帝吩咐张永:“立即整理有功将士名单。”

张永拱手:“老奴遵旨!”

正德帝摆摆手:“朕今日下一道特旨。你今后不必再自称为‘奴’。可称臣!”

张永叩首:“老奴,哦不,臣谢皇上恩典!”

准许一个宦官自称为“臣”,这是莫大的恩荣。连刘瑾得势时都没有这待遇。

正德帝又转头看向刘笑嫣:“皇姨今日救了朕的命。朕封你为威国夫人,禄同公爵!”

常风上了年纪,耳朵不太灵光。他差点听成了“镇国夫人”。那可就有乐子了!

正德帝道:“此战有功者,朕皆要重赏!阵亡者,要重重抚恤!”

入夜,血战一天的将士们都进了帐篷休息。

常风在帐篷内给刘笑嫣的伤口敷药。

常风道:“你不好好在京城待着,跑到了应州作什么?”

刘笑嫣道:“我若不来应州。恐怕此刻皇上没了,咱的大孙没了,伱没了,二十万明军袍泽全没了!”

这时,帐篷被巴沙掀开,常青云走了进来:“祖父,祖母。”

常风见到常青云,一把搂了过来:“好孩子,你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啊!”

刘笑嫣骂道:“朱厚照那厮真不知怎么想的。给了青云一把刀,让青云跟着他冲锋陷阵!”

常风苦笑一声:“你应该质疑的不是皇上让青云上战场。而是皇上自己亲自冲锋陷阵!”

刘笑嫣点头:“皇上真是疯了。下晌我亲眼看见他砍死了一名鞑靼骑兵!”

常风吃惊不已:“皇上亲手砍死了一个鞑靼兵?这足以写入史书了!等皇上百年之后,谥号完全配得上一个‘武’字!”

常风怎么能想到.哪用得着百年。再有个四年

就在此时,巴沙通禀:“侯爷,皇上让您去大帐议事。”

常风出得营帐,去了正德帝的大帐。

梁储、张永等人已经在大帐中聚齐。

不多时正德帝走了进来:“今夜召你们来,朕要告诉你们一件大事。”

正德帝坐到了帅位上:“自土木堡之变后,五军都督府成了摆设。统兵权归地方督抚,调兵权归兵部。”

“朕意已决,今后,统兵权、调兵权收归朕本人亲掌!各省明军再调动、作战,无需兵部调令、督抚军令。有朕的圣旨即可!”

此言一出,大帐中人面面相觑。

特别是梁储。身为文官的首领,他心知肚明:皇上这是要从文官手中剥夺兵权!

梁储下意识的脱口而出:“皇上,不可。”

正德帝道:“有何不可?今日应州之战,难道不足以证明朕有统帅好天下兵马的能力?”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