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1 / 2)

加入书签

就在此时,徐英杰走了出来。

张士诚将目光落在徐英杰的身上。

只见徐英杰规规矩矩地先朝着张士诚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大王,微臣以为泰兴城关系到图谋江浙行省一事,此事事关重大。若是张将军有丞相这般足智多谋的人相助,那么,这泰兴城必定会落在我大周手中。”

张士诚听着有些心动,将视线移到了李行素身上。

李行素摇了摇头:“大王,微臣不同意徐右丞之言。在微臣看来,微臣留在兴化城的作用远胜过到泰兴城出谋划策。”

张士诚一怔。

他似乎明白了丞相意有所指。

想到弟弟张士信的性格,张士诚只好作罢。

如果将丞相派过去,恐怕弟弟那边会怀疑他的用心,怀疑是对他的不信任。

他身边还有诸多足智多谋的将军,想必拿下泰兴城,应当绰绰有余了。

“丞相之言,言之有理,此事勿要再提。”张士诚一锤定音,否决了徐英杰的建议。

徐英杰并未感到任何失望,在他看来,若是自己的建议被采纳,那当然是极好的。

如果自己的建议没有被张士诚采纳,也没什么损失。

想到此处,徐英杰又心生一计。

“启禀大王,这泗州军创办了泗州军事学院,其意旨在为军中培养更多的将领。依微臣之见,大周也应该有属于大周的军事学院。”徐英杰语调铿锵,目光坚定有力。

话音落,在场众人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徐英杰。

张士诚也紧紧望着徐英杰,略作思索一番,又环视在场众人一眼,缓缓开口道:“徐爱卿之言,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在场众人先是一怔,接着有意无意地看向面色镇定自若的李行素身上。

李行素见此,知道自己必须要说些什么了。

于是,李行素开口道:“微臣以为,徐右丞之言,于大周有利。”

说完后,李行素便闭口不言。

在场众人,都面色一滞。

纷纷在心中腹诽道:你倒是说说于大周有利在哪?

张士诚面色平静,心中也是在腹诽着,这丞相说一句留半句的,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一改?

张士诚看了一眼李行素后,便点点头道:“丞相之言,言简意赅,本王以为这大周军事学院一事可以创建。这件事本王就交给……”

张士诚环视众人一眼,发现没有人主动将此事承担下来,便语气一顿。

看着在场众人都低着头,目视地面,张士诚心中略感失望。

良久。

张士诚望着徐英杰:“徐爱卿,此事既然由你提出,那么,此事交由你负责,你意下如何?”

徐英杰回道:“微臣必不负大王,一定办好大周军事学院一事。只是......”

说到此处,徐英杰面露迟疑。

张士诚:“徐爱卿,你还有何话对本王说?”

徐英杰:“回禀大王,这办好大周军事学院,得需要银子。微臣恳请大王,能拨付一些银子。”

张士诚沉默了。

他宝库里的银子,几乎全都给了弟弟张士信作为军饷,还有一部分,则是要给王都士兵发军饷,也早早地就取了出来。看书喇

恐怕此时宝库里,比他的脸还干净。

徐英杰无语地望着张士诚,张士诚也看着徐英杰,面露尴尬。

“大王,此事难办。不如,将此事延后,不知大王意下如何?”徐英杰望着张士诚说道。

张士诚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点头同意。

他还能怎么办?又没有银子,只能同意了。

之后,君臣之间再聊了一些后,便就此散去。

与兴化城相比,清江城要小得多。

此时,程德在书房里待不住,来到了清江城城头。

他遥望着脱脱近乎二十万大军的营帐,不禁暗暗咋舌不已。

一望无际,密密麻麻,规规整整,而且各处似乎都布防得极为牢靠,根本无空子可钻。

就在这时。

郭英急匆匆地赶来。

程德朝郭英投去一丝疑惑的目光。

下一瞬。

郭英直接朝着程德躬身行礼道:“属下拜见将军!”

程德摆了摆手。

郭英:“启禀将军,刚刚有一封来自盐城的八百里加急的信笺。”

边说着,郭英边从怀里摸出一封密封好的信笺递给程德。

程德接过,当场拆开看了起来。

看完后,程德脸上大喜:“哈哈,没想到,这李三七倒是给了我一个惊喜。”

郭英:“将军,不知这惊喜是?”

看到郭英眼里的好奇,程德也没有隐瞒:“这李三七把盐城给拿下了。”

真实情况当然是刘仁配合着李三七拿下了盐城。

李三七也在信中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全部整个过程。

不过,这个毕竟涉及到刘仁,有关刘仁的身份越少人知道越好,这关系到他的生命安全。

毕竟,刘仁此时还在张士诚那边卧底潜伏着。

万一暴露了,恐怕刘仁有性命之危。

对于刘仁继续潜伏在张士诚这件事,程德心中当然是既意外,又很欣慰。

意外的是,他能为泗州军获取更大的利益,甘心继续潜伏在张士诚那边。

欣慰的是,这种人并没有变节,而投靠张士诚。

郭英听到程德的话后,脸上很震惊:“李将军竟然能将盐城拿下,真是令属下佩服。将来我也要像李将军一样拿下一座城。不知道将军可否告诉属下,这李将军是如何拿下盐城的呢?”

程德沉思少顷:“这李三七,用的是里应外合之计。”

郭英脸上很惊讶:“里应外合之计?”

程德点了点头。

郭英陷入了沉思,这里应外合之计,若是用的好,就像李将军这样,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只是,这里应外合之计,有什么弊端呢?

还有,里应外合,里应与外合缺一不可,少一个,都将面临失败。

不知不觉间,郭英似乎想得更加深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