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仁义之道(1 / 2)
次日清晨,雨停。
程德带着大军七千人朝着泗洲城出发。
路上泥泞,队伍走得缓慢。
程德骑在马上,眺望着远方雾霭朦胧之色。
忽然,前方走来一名年轻的青衣书生。
书生的衣服很旧,上面打了很多补丁,但却很干净。
他的背上背着一个书箱,面色坚毅。
程德勒住马,停了下来,身后的大军也跟着停下,各个站得笔挺,不发一声。
书生抬头看到程德一行人,便背着书箱朝着程德走近。
在程德身后的张七九等人,他们的手已经握住了长刀刀柄,目光锐利地审视着眼前突然出现的书生。
气氛弥漫着紧张。
“学生吕奇,见过将军!”吕奇躬身行礼道。
程德看着吕奇,眸中一闪,“你是定远人?”
“不是,回禀将军,学生是代我家先生走一趟,来见一见将军!”吕奇从容应道。
程德沉默了一会儿,“不知你家先生是何人?”
“我家先生说,有缘自会相见。”吕奇回道。
位于程德身后的张七九等人,却是面露不满,对吕奇没有什么好脸色。
程德怔住了,“那你来是何意?”
“我家先生让学生吕奇问将军,何为仁义之道?”吕奇应道。
程德脸一黑,“无可奉告!”
突然被拦路问这个,恐怕有病,还病得不轻!
吕奇笑道:“我家先生说,他会帮将军解决粮食的问题。”
嗯?
“你们派人监视我?难道是我的刀不利吗?”程德寒着脸说道。
吕奇一惊,连忙道:“将军误会了,如今天下,哪个地方不缺粮呢?”
程德听得气笑了,“既然知道天下缺粮,你家先生又从哪里弄来粮食,莫非在诳我不成?”
“学生不敢欺瞒将军,我家先生手中掌控着一支千人的船队,可以随时出海。”吕奇不慌不忙地回道。
程德听了后,目光一亮。
能出海的千人船队,要是我的多好啊!
“你家先生想必有所求吧!”程德盯着吕奇。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吕奇应道。
“你家先生想要投靠我,如果你家先生可以帮我解决粮食问题,而有有真才实学的话,我自然会不吝啬官职的。”程德笑着道。
“君择臣,臣亦择君!还请将军回答学生刚刚的问题——何为仁义之道?将军的回答,我会带带回给我家先生,至于先生最终如何选择,那学生就不得而知了。”吕奇看向程德说道。
“还望将军知晓,无论将军的回答最终如何,我家先生会答应帮将军解决粮食的问题,而且可以供应将军治下百姓半年所需。”吕奇面露微笑。
程德听后内心大喜,接着开始思忖了起来。
何为仁义之道?
每个人对仁义都有不同的理解,这吕奇的先生会是怎么理解的呢?
看这吕奇读的书应该是儒家的四书五经吧!
等等!
差点着相了,对方只问我对仁义的理解,而非拾人牙慧。
程德皱眉思索,良久,才看向吕奇说道:“何为仁义之道?在我看来,若世道治,用法宽厚,怀柔文明;若世道乱,用刑震慑,重典杀伐!这就是仁义之道!”
吕奇闻言,目中一阵惊讶,“将军的回答,学生记住了!三日后,我家先生会派人将粮食送往泗洲城!”
“学生告退!”吕奇朝着程德躬身行礼后,便独自一人离开了。
这时,冯胜出言道:“将军,如果刚刚那书生的先生,没有将粮食送到泗洲城怎么办?”
程德淡淡一笑,没有回应,而是望向了张七九,“刚刚那吕奇的样貌记住了吗?”
“将军,记住了!”张七九低头应道。
冯胜顿时心中一寒。
“走吧,回泗洲城!”程德瞥了一眼吕奇离去的方向说道。
连续行军六个时辰后,程德一行人到达了泗洲城。
泗洲城将军府。
议事大厅。
“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有一件事要宣布。”程德环顾在场众人,面露微笑。
众人闻言,抬头看向程德。
“盱眙、定远皆已拿下,我如今手握一万大军,之前的军职制度不再合适了。”
“各位都知晓,元朝军队分为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牌子,分别由万户、千户、百户、牌子头统领,而万户、千户、百户又分三等。这种编制极为不便,且我们作为反元义军,要有别于它才行。”
“至于,像红巾军这样的义军,更是极为混乱。有的沿用元朝这一套,还有的沿用宋朝军制,甚至还有的直接称首领为大帅,很不方便。”
“我有意对军制做些改变——”
“十户长统领十人、百户长统领百人、小都统统领五百人、大都统统领一千人、偏将统领三千人、牙将统领五千人、将军可统领万人。我自号征虏将军,对外宣传我的名号,就用征虏将军!”
“你们有异议吗?”
众人纷纷摇头,心中却是暗中记住了程德说的这些话。
“至于文官官制,暂时设长史、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祭酒等职。”
“当然,这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以后我们的地盘越来越大,肯定会再修改的。目前,就这些足矣!”
众人点头,赞许程德说的这番话。
程德抬手虚压,看到众人安静后,便说道:“我泗州军,下设亲兵营、骑兵营、讨虏营、神机营、宿卫营,今日起,宿卫营取消,亲兵营我欲扩增至五千人,骑兵营保持三千人不变,讨虏营扩增至三千人,神机营扩增至三千人。所以,在泗洲城准备招兵四千人,补充我泗州军。”
“征兵一事,交由杨威负责!”
“杨威领命!”
“何三五,在我泗州军攻打盱眙、定远时,你驻守泗洲城稳定后方有功,即日起,擢升为讨虏营大都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