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2 / 2)

加入书签

赵普刚要开口,就见另一辆马车上跳下一个童子,正是自家小师弟赵匡义,立马明白这位美妇是谁,连忙恭敬答道:“赵主母好,晚生赵普,亦是杜夫子的学生,前日刚到,没能先到府上拜访,实在失礼!”

赵普侧身恭让,他知道现在这宅子的主人便是眼前的这位美妇,只是暂时借给夫子暂住,主人家回自己的宅子,怕打扰到夫子竟等在外面,此等气度实在令人赞叹,当年他以为赵婉儿那般出色的风采是随其父,现在看来至少有一半是赵母的功劳。

“夫子起了吗?身体可有好转?”赵母没有立刻进门,而是和颜问道。

“许是…”赵普也不太清楚夫子是否起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做答,这时赵匡义走上前来,先对赵普行礼,才对母亲说道:“母亲,孩儿先去给夫子问安。”

“去吧!”赵母吩咐道:“夫子若未起,多等会。”

“嗯。”赵匡义迈着欢快的步子朝内走去。

赵母在门外等候,赵普与只能在旁随侍,他就一个沉默寡言的性子,于是静静站在一旁也没多余的话。

赵母倒是饶有兴趣的打量起他来,不说其他,就这沉稳便令杜氏十分满意,于是笑道:“昨日小儿回来便说夫子给他找了一个师兄做教习,今日一见果然一表人才,不知这位赵师兄是何方人士?”

赵普平静答道:“夫人叫我则平即可,晚生祖籍幽州蓟县,家父早年已迁居洛阳。”

“那我们可算是老乡,又与我家赵官人是本家,说不定还可能是亲戚!”杜氏高兴说道:“看你岁数与我家大郎相仿,可有婚配,若未婚配,我可认识许多人家的好女子,给你说上一门如何?”

赵普那料杜氏如此热情,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只能沉默应对。

恰在这时,先前杜氏下来的那辆马车上伸出一个小脑袋,对着杜氏呼唤道:“母亲,四弟醒了,闹呢!”

杜氏对赵普歉意一笑,赶忙转身返回马车。

好一会才重新下来,怀里抱着一个三四岁大的男童,牵着一个六七岁的幼女。

来到门前,杜氏逗着怀中幼子向赵普道:“这是我家四郎匡美,那是二女淑儿,来,快见过这位本家兄长。”

两个小孩听话的同时稚声稚气的叫道:“兄长好。”

赵普甚少与孩子打交道,手足有些无措,只能连声应道:“好好好!”

正慌乱间,赵匡义从门内走出,道:“母亲,夫子已收拾妥当,请母亲堂上说话。”

杜氏一听,将手中幼子交给身边的婆子,整理了衣襟,这才领着众人进门,朝中堂走去。

在中堂内,见过夫子又唠了一阵嗑,杜氏这才说明来意:一是给夫子送上一些师礼,二是想见见赵普这位新来的教习,三就是想看夫子这边忙不忙得过来,若是有闲,想请夫子的学生顺便为幼子幼女启蒙。

杜氏这番操作也不是临时起意,她早收到长女赵婉儿的来信,道明了赵普的身份,想想当朝重臣冯道的弟子,光这一个身份就够了,还不得好好安排妥当,尤其又是老乡又是本家,杜氏心底一盘算,连找那家闺女都想好了。

又扯了会闲,杜氏这才带着家人离去,包括三子赵匡义,这是因为杜氏知道赵普父亲赵迥也在洛阳安家,又没有回过家时,就向夫子建议再晚上几天授课,也好让赵普回家安顿安顿,夫子亦觉甚妥,遂决定五日后再开始。

至此,赵普在洛阳安定下来,一边教授三个孩子,一边还替杜氏打理产业,因他做事沉稳细致,杜氏很是省心,不仅亲为其说媒,为与家仆管家区分,还常亲切称之为“赵书记”。

广顺末年(953年),赵弘殷升任为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准备举家迁往开封,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驾崩,其子郭荣继位,七月,刘词改任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行京兆尹,征辟赵普为从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