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寒霜剑宗(1 / 2)

加入书签

第296章 寒霜剑宗

见苏鹤不明所以,上官婉儿于是一笔账一笔账地跟苏鹤解释了起来:

“开元、天宝年间虽然民殷国富,却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国泰民安,朝廷对突厥、吐蕃等蛮族用兵不断,仅你亲身在敦煌经历过的那一场河西对吐蕃的大战,就不知耗去多少钱粮,更不必提在石堡城的数次大败,亦是损失重大。”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一路将河北道、河东道、都畿道和长安以东的京畿道洗劫一空,而我大唐大半的良田都在关中和太行山东西之地,受战火牵连,秋后的收成自然是减少了八成以上。”

“安史之乱刚刚平息,紧接着就又是南疆兽潮之乱,为应付北上流窜至国内的高阶妖兽,朝廷不得不招募新军以修炼天河荡妖阵,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每一样都耗费钱粮无数,因此现如今长安和洛阳的府库储粮,都已经所剩无几了。”

苏鹤面色严峻道:

“如今岁秋后真的因旱灾颗粒无收,府库存粮能保住多少百姓?”

上官婉儿与李令月对视一眼,叹息道:

“只怕连京畿的百姓,也最多只能保全四成罢了。”

对于大唐这样的帝国而言,寻常的天灾,无论多么恶劣和难以抵抗,终究只能波及一部分疆域,影响那一处地域上的百姓,帝国拥有足够辽阔的疆土和纵深来抵御天灾的侵袭。

毕竟南方洪涝了,北方的一片片麦林还能安稳收割;北方大旱了,南方仍有万亩稻谷在茁长生长;西南之地有地龙翻身、山洪崩流等大难时,河西、关内等地还有蓄养的牛马千万,无论何时,总能有一个地方扛起帝国的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君王,都会竭力让疆域尽可能的大一些,至少也要有九州之地,因此只有幅员足够辽阔,疆土足够广大,帝国才能拥有足够的纵深来应付各种天灾人祸。

后世诗人陆游在临死之际留给家中子孙的那一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就道尽了没能一统九州之地的南宋朝廷和国民的辛酸和无奈。

听到婉儿的回答,苏鹤意识到,要想让大唐延续下去,就必须保证在旱灾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保证天下各地田亩的收成。

否则一旦因饥荒而导致各州郡十室九空,百姓百不存一,没了庞大的人力维系军队的兵源,吐蕃蛮族轻而易举地就能东出并征服除了长安外的每一寸土地。

毕竟乌斯藏之地——即后世称呼的青藏高原,一向都是苦寒之地,这一次大旱的降世,反倒使得高原上的气候变得舒适宜人起来,尤其更加利于农事的生长。

吐蕃虽是蛮族,却与突厥、回鹘、室韦等北方的草原游牧部落有所不同,其国民采取的乃是半牧半耕生产方式,在河湟谷地和雅鲁藏布江等地都有大片的青稞田地。

而炎炎烈日的急剧升温所带来的冰雪融水的大幅加剧,也正好解决了吐蕃蛮族扩张农田的用水需求,由于吐蕃居于上游地界,这些冰川融水的水量虽然有所加大,却也不至于达到洪涝灾害的级别。

因此,此番天下大旱,虽然对于中原百姓是灭顶之灾,然而却成为了吐蕃的国运上升时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