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逼帝退位(1 / 2)

加入书签

第171章 逼帝退位

见皇帝居然对杨国忠臆想之言信以为然,大臣们都大惊失色,纷纷暗中准备携带妻子家眷、家中财货逃离长安。

恰逢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李隆基向其问及讨贼方略,封常清夸口道:

“今太平积久,故而人人望风惮贼。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

“臣请走马诣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黄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

皇帝闻言大喜,当即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令他即日乘驿马到东京洛阳募兵,十天就募得了六万人。

封常清还命人毁断河阳桥,以守御叛军。

李隆基同时任命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令他率朔方军东征,抗击安禄山叛军,并于各郡的战略要地设置防御使,调河西、陇右各镇边军火速赶赴京城行营。

三日后,皇帝又以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副之,统率诸军东征。

眼见江山即将不保,李隆基不敢吝啬财货,尽出天子内库钱帛,于京师募兵十一万,号曰天武军,旬日而集,士卒皆为市井子弟。

高仙芝率领飞骑、骑及新招募的兵,再加上留在京师的边镇兵共五万,从长安出发东进。

玄宗皇帝对高仙芝并不完全信任,便派监门将军宦官边令诚去监军,屯于陕郡。

封常清率军在武牢关阻击安禄山叛军,然而他账下兵士都是一群不曾经过训练的平民,如何能与百战之士相抗?因此很快被河北精锐铁骑冲锋击溃。

封常清收拢败兵,接连与贼兵战于葵园、上东门、都亭驿、宣仁门等地,皆败,无奈只得向陕郡退去。

在遇到高仙芝援军后,二将经过商议,认定死守潼关天险是最好的办法,于是两人合兵一处,共同据守潼关。

而安禄山击败封常清所部后,东都之地再无敌手,顺势便攻陷洛阳。

占据东京洛阳城后,安禄山步入城中,见宫阙尊雄,再也抑制不住心底当皇帝的念想。

账下将士们也都纷纷劝进,于是几日后,安禄山登基为帝,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定都洛阳,改年圣武,达奚珣以下数人暂任丞相各职。

称帝后,安禄山喜气洋洋地继续西进,还不忘调遣一支偏师北上攻取太原,以防朔方兵马南下。

偏师将领何千年、高邈等人率军攻克太原和汾州后,叛军径直朝着晋阳、隰城县而去。

那里是晋阳王氏和西河公孙氏所在,河东道最富庶华贵的世家,叛军们不傻,很清楚劫掠哪家所获的财货最多。

然而当叛军马不停蹄地赶到汾州隰城县时,却发觉整个公孙氏竟然举族消失不见了。

这自然是苏鹤的想法,让公孙莹劝说其父公孙烈,趁着河北尚未反叛之际,就举族搬迁了过来。

公孙烈很看重女儿的话,尽管族内也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但他还是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拍板定下迁徙族人、族资的决定。

此刻,亨运钱庄的一个角落里,苏鹤与公孙莹避开了旁人,悄悄溜到了这里,独处于此。

看着面前英气十足、妍姿俏丽的女郎,苏鹤张口将自己的计划对公孙莹和盘托出,随即期待地等待着她的答复。

听过苏鹤那大逆不道的想法后,公孙莹并未表现出惊讶之色,而是默然沉吟了一会儿,轻声道:

“贵妃娘娘待我不薄,论年齿,我还比她大上不少,她这些年也不曾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你要保证不会害了她的性命。”

苏鹤道:“杨贵妃可免一死,但杨国忠等杨氏跋扈子弟,必得杀之以平民愤。”

公孙莹自无不可,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公孙莹开始在族内挑选值得信赖的得用之人,很快就聚集起一支数十个武修组成的队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