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检校右相(1 / 2)
第168章 检校右相(求订阅!!)
“李林甫亡故了?!”
得知这个消息时,苏鹤目瞪口呆,满脸的不可置信。
且不论距离史载的天宝十一年还有足足四年,更重要的是,那可是儒道大儒境的大修士啊!
放眼天下,谁能刺杀得了七境高修,还沉其尸于汾河?
但前来与他八卦的陈玄礼却斩钉截铁道:
“绝无半点虚假!右相之子,将作监李岫已经将李林甫的灵柩护送回了长安,现发丧于平康坊府邸。”
“听说李府现下都慌了神,李相这些年来在朝野内外竖敌实在太多,他这一死,仆役婢女大多因畏惧仓惶出逃,嘿嘿,树倒猢狲散,李家这就算是败了!”
事实上不仅李府,此刻朝廷上上下下也都乱成了一锅粥。
李林甫逝世,政事堂群龙无首,宰相们尚且都为了右相之位争斗不休,更不必说六部百司的官员们,一时间谁也不服谁,政事荒废,朝政混轮无人管理,就连官署内的衙役们都不见了踪影。
而原为李林甫左膀右臂的御史大夫、京兆尹王鉷,更是焦急万分一日之内五度进宫求见陛下,但皇帝就是避而不见。
可叹前些日子,天子还曾醉眼对高力士说“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可转眼之间,这位被帝王寄予厚望的帝国之柱,轰然倒塌。
由于李林甫的嫉贤妒能,在他主政的这些年里,朝堂上的官员几乎尽是声色犬马、酒囊饭袋之徒。
以往凭借李林甫本人高超的政治手段,还能勉强维持帝国的运转,但他死后,各种弊病就瞬间暴露了出来。
首先就是安西都护府和各地的蕃将们,各个心底里都泛起了别样的心思。
这些将领全为李林甫一手提拔,可因为他们胡人、寒人的出身,即使再怎么骁勇善战,在军中也并不能得到真正的敬重。
现如今唯一的“伯乐”离他们而去,他们的将来又会如何呢?这不得引人深思。
譬如刚刚回京述职的右羽林大将军,高仙芝。
其次就是京城的杂乱无序。
王鉷一心只想着面见天子陈述己见——实际上就是相位之争,根本无暇操持京兆府衙门,使得本就混乱的长安城更加无人维持秩序,东市、西市等商贾之地甚至都出现了抢夺财货之事。
就连亨运钱庄就有人敢聚众冲入劫掠了,公孙氏族人含泪当场斩杀了十几个贼寇,望着躺在血泊里尸首,其余的人这才慌乱逃去。
而最可怕的是,刚刚上任朔方节度使的安思顺,失去了李林甫的压制,一旦与其弟安禄山暗中勾结,里应外合,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好在安思顺并无谋逆之心,在李林甫死后,他立刻从灵州返回京师求见天子,力陈安禄山将要叛变,却是个忧国忠心之臣。
京城的混乱持续了将近三日,三日后,皇帝终于出面接见群臣,追赠李林甫为太尉、扬州大都督,并赐班剑武士、西园秘器。
皇帝出面管控朝局后,总算是把纷乱无比的局面渐渐安定了下来。
然而,在右相之位的选择上,李隆基并没有考虑王鉷、王焊兄弟二人,而是在短短数日之后,定下了“大舅子”杨国忠。
诏书下达后,杨国忠担任检校右相、吏部尚书,册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威震朝野。
杨国忠拜相后,杨氏一门再无忌惮之心,更加肆意妄为,而杨国忠本人则率先盯上了李林甫的旧部,京兆尹王鉷。
很快,大理寺就破获了一场谋反案件,坐实了王鉷之弟户部郎中王焊与邢縡计划勾连禁军谋逆,王鉷也被卷入其中,获罪入狱。
仅半日后,王焊、邢縡等人全家悉数被斩于菜市口,王鉷被赐死,李林甫党羽的残余势力彻底崩溃。
从此天下,再无李相,人人只知杨相。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