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票房大捷(1 / 2)
正如事事都有阴阳两面一样,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往往就是共存的,有好的自然就会有坏的,就比如现在这个。
上面的这个评论就是稍微较好的,但是对《父子》的整体评论是比较认同,对于那些细枝末节有些不同的看法。
字里行间,写出这个评论的人看起来都是一个有着极高的涵养和非常强的文字水平的人,李志看到这里,不自觉的就想到了这到底是谁,难道是某个影评专家在网络上的小号吗?
但是这种直指片子中心的文字也不像那些只会溜须拍马和收钱办事的所谓砖家和叫兽能够写得出来的。
在李志看来,这就是一个正宗的民间高手,也正应该是靠着这些民间的高手才能最直观和正确的看到这些数据,看到观众对于这片子的好坏的评价。
不是那种刷分的能够比拟的。
短短的几分钟内,这个在某论坛里面的投票选项以及投票的理由评论从0变成了上万。
上万人中对于这个评论支持的占了7000多人,而剩下的不到3000人则是投的反对,或许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这种片子,也或许是对于这条评论的某些言辞或者语句不认同,更或者是对于投的分数的不认同,但是总归来说,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脚印,给这条评论增加了一个点击,让帖子火了起来。
也正因为有这种点击和评论,有些不喜欢这种片子的人也开始在这里高谈论阔,大刀阔斧的开始谈论自己对于这不片子的不认同。
我是带着相当大的期望去看冯晓刚的《父子》。因为自己太喜欢他十几年前来的前作。然后《父子》在上画前夕就拿了金马奖,一时满城尽写冯大师。传媒都把谭家明的名字与陈冠钟、张树平、王加卫、徐科、电检、禁/映、等一大堆文艺老中青趋之若鹜的名词捆绑在一起。《父子》背后的宣传和报导,比电影来得更引人入胜。
意见不会是一面倒的。我有不只一位在不完美家庭真实地活过来的朋友看过《父子》后,不约而同的叫我不要看,不要浪费时间。他们说,不长进父母领导下的家庭故事,并非如此单薄。
李志拿下最佳新人奖提名最佳男主角,那是合了台湾人的文艺胃口。有位资深新闻工作者说,不应该找李志演烂睹父亲,问题也不在他的演技浮夸,而是一个沉溺赌博的厨房佬。哪有环境和自我纪律去完成六块腹肌?
观映多年,我调校着自己过份的期盼,但还是恭敬地看了足本版。
《父子》故事薄弱,自然要靠演员去把它起死回生。李志饰演的周长胜好几次大喊:“**!”然而不是你说了粗话就能演活粗人,广东粗口是一种易学难精的语言,斯文人或外省人(如台弯评审)听起来可能觉得有剧力万钧之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