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十面埋伏(2 / 2)

加入书签

卢象升回到山东养病,阴世纲和赵光抃并未跟随朱平安来到辽东,而是留在京师准备迎接隆武皇帝的御驾入京。现在天下未平,难保不会有些什么人搞出些小动作来,京师还是要有信得过、能镇得住场面的人来坐镇。

现在朱平安的身边内阁和军机处的重臣也只剩下张煌言一人,听到朱平安发问,张煌言连忙回答道:“殿下放心,臣等已经再三确认过,多尔衮、多铎兄弟都已经进入山海关!”

虽然李定国大军已经倾尽全力向山海关挤压过来,但朱平安却仍是不甚满意。不出意料的话,山海关一战将成为明清之间最后的一场大战,多尔衮的军事才能无需置疑,朱平安可不想在这最后的关头被他反咬一口,甚至于被他借此机会逃脱,那以后可是后患无穷啊!

眼见着营寨已经初具规模,朱平安立刻命张煌言向新军三卫各部传达军令,务必严防戒备,以防清军偷袭,这样大雾的天气,尤其是在晚上,要是一个不小心被清军主力突围而去,今后想要再度合围那可是难上加难了。

“殿下,莫不如……!”张煌言闻听之后,立刻抬起头来,却是正看到朱平安又打算补充两句,两人相视片刻,顿时笑了起来,却是异口同声的说道:“缠住多尔衮,静待其余诸路大军合围!”

眼下大军刚到山海关,猝然发动进攻难免准备不足,朱平安和张煌言的意思都是明日里即刻发动攻城,至少要拖住多尔衮的清军主力直到李定国和曹变蛟以及各部联军合围。

入夜之后,明军的灯火渐渐升起,浓雾之中映照着点点的火光,一眼看不到尽头,就像是天上的银河一般。喧嚣了一天的明军大营渐渐安静下来,劳累了一天的士卒们渐渐进入梦乡。只有不断在营寨之间巡逻的小队才会发出偶尔的询问号令的声响。

带着新军地一卫的各级军官们从朱平安的中军营寨中回来,让一众部下散去早些休息,准备明日里的攻城战斗。张耀先却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了。

跟随朱平安从凤阳一路走到山海关,张耀先可以说是军中为数不多还幸存的高墙卫老兵。他深深的知道,自己能在新军第一卫做主官这么多年,烤的不是武勇、智谋、果敢,而是远远超出一般人的谨慎。

新军第一卫是凤阳高墙卫的老底子,这么多年来,当年从凤阳出来的老兄弟已经没剩下几个,士卒们换了一拨又一拨,其中有讲武堂的学生,更多则是憨厚淳朴的军户、或者农家子弟。睿王殿下体恤士卒,让他们这些泥腿子有机会成为领兵的将官,尤其是对这第一卫的军官士卒更是怀有其他部队无法比拟的感情。

以往的“第一卫三宝”,张继祖、肖元腾、武子牛,如今已经都成了指挥一方兵马的将领,或者是军情处的高级军官。接着便是讲武堂的大批年轻俊彦不断的脱颖而出,让张耀先不服老都不行了。

虽然心中不断的惦念着远在山东的娇妻幼子,内心深处也萌生了退意,但这事关大明兴衰的最后一战,张耀先却是无论如何也要参与的。

今日的军议,张耀先也不管第二卫裴东来和第三卫武定国两个老伙计的虎视眈眈,硬是抢下了先登的机会。第一卫无论如何要第一个攻入山海关。

回到营寨之后,一股已经离开了许久的兴奋之情在张耀先的身体四肢百骸中游走,以至于迟迟无法入睡,所以干脆披挂上轻甲,带上几名亲卫赶到一线的营寨检查攻城的准备情况。

其实这一点到无须张耀先操劳。麾下的军官基本上全部出自于讲武堂,从学校开始,《士兵操典》的精髓便全部刻在了每个人的脑海中和心头,已经成了一种顽固到骨髓的习惯。

明军的火炮部队已经全部就位,格林的副手,讲武堂炮兵科的优等生邝云楷已经将自己麾下的火炮、炮手和弹药全部布置完毕。第一卫麾下的三个千人队的火枪手更是整装待发,士卒们都是抱着自己的火枪进入了梦乡。马夫王部下的战地医院也早已经蓄势待发,数不尽的药材、器械,包括一部分精于包扎、诊疗、手书的中西医士都已经全部到位,全部安置在了第一线的战斗部队。

看着这些,张耀先心头欣慰至极,但耳中猝然听到的声响又让他的心猛地揪了起来。(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