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2.22(2 / 2)

加入书签

正在这个时候,泰哲收到遥喜的信,说自己怀孕了。对于至今只有一个儿子的泰哲来说,这真是一个大好消息,不仅是因为喜当爹,更是因为他终于有了一个借口,能够体面地下台阶了。

议和的消息传出去,边关的百姓和士兵都很高兴。大冬天的,谁也不想打仗,窝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再说,省下来的军费还被陛下大手一挥,给了军户做过年钱,一时九镇都喜气洋洋。边民不用受战争之苦,这才觉得活着有了些许乐子。

中原人的士大夫阶层自从汉代已降,便有个情结,那就是对外只能开战,不能妥协。似乎和边关少数民族议和啊,和亲啊就是民族的罪人。经过安靖之耻后,大楚人之所以这般喜爱他们的陛下,也是因为楚昭敢于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坚决反对迁都和投降。

这一次也不例外,最先头楚昭要亲征,也是抓住了这一点,大臣们谁也不愿意被指为投降误国,所以反对之声并不激烈。哪知道原本态度最为坚决的皇帝陛下,到了边关之后,突然就接受议和了呢。虽然边关将士都很高兴,然而朝中反对势力很大,舆论更是一片哗然,无数从来没打过仗的愣头青被有心思人扇动,难免就有些怨愤之语了。

御驾亲征本来就是楚昭和陈参布局中的一环。打一开始,楚昭就没打算要和鞑靼人硬碰硬,早在两年之前,从陇西回来的陈参就给鞑靼人设了一个局摆在那里。如今遥喜以郡主身份下降泰哲,不过是计划的第二步而已。

所以不是楚昭不想打,而是以他现有的系统能量和大楚的国力,怎么打才是最重要的。

大冬天的,黄沙万里白草枯,饭都吃不饱,出去一趟脸都要吹掉了,又如何打仗?

大楚很幸运的得到了一位崇尚实用主义的君主——楚昭是不肯因为一时的虚名而叫楚人的鲜血白流的。些许骂名,楚昭并不在乎,他只在乎系统的评语。

然而,边关百姓能够理解楚昭的苦心,但是朝中对于陛下的做法却颇有微词,尤其是那些世家,不时就有些冷言冷语传出来。不外是笑话楚昭带了十万大军,搞得煊煊赫赫地跑去边疆,结果还是靠着一个女人换了大将军回来。这几日系统能源突然少了很多,看来中原地区不少人因为此次和亲之举而对主君失望了。

不过,这也证明计划进行得很顺利,骗过了天下人,鞑靼那边自然也不会起疑心了。

楚昭一贯勇于认怂,自己很是想得开,却担心王若谷这样的大英雄一时拐不过弯,等到王若谷带着大军回到云中郡之后,还特意去看望他,让他不要理会不理会这些闲话。虽然楚昭百般安慰,但是王将军还是一言不发,非要撑着已经亏损的身子去练兵。搞得楚昭不得不忙前忙后,为王将军调理身子。

当然,楚昭并没有忘记儿子,遥喜嫁过去的时候很带了些陪嫁之人,这些人无一例外全是暗门好手,如今正在加紧打探消息。

可以说边镇上下是外松内紧,上至楚昭,下至各镇守,都在为了开春的一战做着准备工作。

而千里之外的边荒集中,被裹成一个棉球的楚熙堆了一个裹着黑色布料的球形物之后,就跑过去抱着韩起的腿,问他父皇什么时候来。

韩起心里正不自在呢,没好气地说:“你父皇在给你物色继母呢,哪里还记得咱们爷俩。”

楚熙闻言,呆了半晌,反应过来之后,就哇哇大哭起来。

这小小的孩童放声哭着。他并不明白大人之间的算计和纠葛,还在蒙昧状态的孩童也不管你大人是不是吃醋,脸皮有没有受伤,不过是希望双亲都在他身边而已。

然而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达成。

阿熙哭的那么伤心,小脸儿都哭红了,头上微卷的头发也乱七八糟的,看上去可怜得要命。韩起虽然满心烦躁,恨不得叫天下血流成河,此时也被宝贝儿子哭得没了脾气,不得不把哭成花猫的小儿子抱起来柔声安慰。

这一次楚熙却不买账了,推着韩起不叫他抱,还骂他坏爹爹,且大声哭着说他骗人,父皇答应过不会给阿熙找继母的。

韩起安慰了半天,最后保证必定让阿熙在过年前见到爹爹,楚熙这才拿小胖手揉着眼睛,委委屈屈地要和韩起拉勾勾。

拉完勾,抓住儿子长着四个小窝窝的胖爪子亲了一口,韩起眯了眯眼,吩咐属下把绑架儿子时他身上的穿戴找了出来。

楚昭不出战,却用遥喜换王大将军这件事,实在大大出乎韩起的预料之外,也打乱了他的布置,然而此时韩起既然给儿子做了保证,便只好加快了计划。

很快,楚昭就收到了苏溪的情报,说是找到了熙殿下的下落。孩子被张英等人藏在了边荒集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