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缺银子,印钞票!(1 / 2)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与荷兰人的这一笔买卖算是谈成了,耿精忠也将手中用不上的老式步枪给变成了钱。⊥頂點小說,.很快的,一支原先王府珍藏版步枪就被拿到了这几个荷兰人面前,当然这支枪还是老式的,算是精装吧,做工比一般的步枪要精美,威力也不错。王爷的收藏嘛,当然是做工精美的,而且威力也不能差。虽然这款在马尾士兵看来已经算是老式的步枪已经是落后于新式了,但是在荷兰人眼中却是远远强过他们的制式步枪,虽然现在的欧洲已经是普遍装备燧发枪,但是荷兰现在的陆军中还有一部分是使用的火绳枪!
耿精忠看着几个荷兰人欣喜的样子,心里却是一点也不担心荷兰人会拿这款枪去仿制,就是仿制了耿精忠也阻止不了,可是对他是没有威胁的。马尾军这边有耿精忠这个穿越者命令着火器工坊按着他指定的大方向不断研发改进,火枪的发展速度必定是其他人远不能及的,步枪的性能只会比现在的更强。更何况,当几年后大陆这边稳定了之后,就凭国内这人口,加上威力强大的武器,在整个世界绝对大有可为!
通过斯图亚特的这一次出使,耿精忠这边和荷兰人的合作算是敲定了,至于说英国人那边,既然已经签订了一系列的约定,暂时还是不好反悔的,加上自己这边还有一摊子的事情。那么就让英国人和荷兰人在海上互相咬去吧。自己只要保证事态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就是了。就象现在。即便自己和荷兰人展开了合作,那也只是为了挣钱,和英国人也是一样,适当的维护一下南海的英国人,对于他们现在还是有利的。
斯图亚特一行人走了,但是荷兰商人来的却更多了,商队来得多,也就意味着自己几处港口将变得更加繁荣。这对拉动自己这边的经济是十分有利的。只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巴达维亚那边的荷兰商人好像是商量好了一般一窝蜂的来到了广州、漳州和福州几处港口做生意,其实也就是运来货物然后再大采购装走,这让港口上的商家乐的合不拢嘴。其实这也是巴达维亚总督内斯卡斯的功劳,他为了加强和耿精忠这边的合作,大肆鼓动荷兰商人和其他国家的商人跑来中国沿海做生意。
当然,热闹起来的还有福建发展银行以及广东建设银行(新成立的),这些西洋红毛鬼也运来了不少的银块,当然都是要通过银行兑换成福建广东两地流通的银元。就只这几天时间而已,几处银行便兑换出去了八十万枚大银元。折合银块四十吨,可不是个小数字!
耿精忠当然也是看到了这个报告。先是一喜,然后脸色便迅速变得不好了。银行兑换的多,也说明这些日子港口上做的生意大,然后收税或者其他什么的,可都也赚了不少钱,但是银行里的本金三百多万两黄金却还是好好的被封在那里,根本就不能动用,这也是他亲自下的令。不过想到这银行中新增的那么多银子,自己可以调动的也就更多了,当然前提还是不能动本金。
哎,缺银子啊,这不仅仅是他缺,而是整个国家都缺!自己这边虽然通过银行弄到了很多的银子然后再转换成银币,可是在这几省内流通还是显得不足。各处大建设,银子一枚枚的发下去,可是对于所有民众还是显得少了!单纯的银币现在已经发行了有上亿枚了吧,但那绝大部分也还是那些地主豪绅将家里银窖里的银锭换成了银币而已。市面上估计也就是三千万枚的样子,可是想一想福建广东还有其他几处占领的府县,也一千万出头的人口,大银元、小银元、银角子总共才三千万两,那也太少了!
自打前朝的时候,不对,现在已经反清复明了,还是明朝,明朝一直就是那么的缺银子,先前就很自然的严重影响了商业的发展,自己必须加快发展了,和西洋人的贸易得来的银块并不能根本的解决当前问题。自己可不能让这样的事情继续发展下去,不然自己这边便会像以前的朝廷一样越来越穷,看看那崇祯,崇祯十年的时候,朝廷的财政都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
或许有人要说,这个时期全世界有很多白银流向了华夏,这话确实不假。后世一位叫吉斯的西方学者在《明代的北京》一文中肯定地说:“从万历二十五年也就是一五九七年开始,西班牙大帆船总共将十四点五万公斤的白银,从阿卡普尔科运到了中国,这一数字比明朝半个世纪的产量还多,要知道明朝官府银矿产量总共才约有六千公斤,这样算来华夏怎么可能缺银子呢?
不错,当时确实是有大量白银流入华夏,但这些银子对于当时明朝正在急剧膨胀的经济来说依然是不够的,最要命的是这些银子还没有流到明朝朝廷的手里。而且西方对于华夏巨大的白银供应链条也有中断的时候,隆庆年间刚好就是一百年前,就曾出现过一次严重的匮乏,一句:“天下之民,皇皇以匮乏为虑者,非五谷布帛不足也,实乃银不足耳。”可谓是道尽了幸酸。
对于银子不足这个缺点,明朝的统治者也早有体会。早就明太祖洪武八年对此时的耿精忠来说就是两百年前,由于当时缺银铜等贵重金属严重,于是那位放牛娃出身的洪武皇帝就颁布一部叫做“钞法”的东西,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并且禁止民间用黄金、白银买卖交易,也就是说朝廷开始用纸币代替贵重金属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