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花钱如流水(2 / 2)
福建虽然得了广东与江西大部,但算起来也就是两省半的面积,就是收税,又能又能收上来多少?更何况他一直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在新得之地更是大幅减免税收安抚人心,因此每月所花销的银子就如同流水一般,几千万两的家当就在几个月间溜走了大半.
在政务部整理出来的账册里面,最耗钱的就要数修路与修河工了.修路不必说,重要性可以排在第一,对整体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东一省,各处府县之间的道路开修,不仅将从广东得来的一千多万两银子全部耗尽,福建这边还贴进去上千万两,结果就是广东各地几十万百姓.[,!]被发动起来开始大建设.而江西新拿下的几府也已经开始动工,也同样的大笔银子花出去.
而修河工水利设施也不容忽视,广东,福建,江西这三地并不缺水,但是水多了也不好,处理不好就会形成涝灾.更如江西的几府之地,还有在后世世界闻名的梯田,那里的水利设施的修建就更加重要了.从耿精忠花巨量银子修建水利设施来看,这不仅会对他的治下将来有巨大的好处,就是现在就这一条也是俘获了广大百姓的民心.修水利河工比之修路在花钱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候可都是人工开挖河道沟渠,那银子真的是不如水啊!
其实老百姓的心里,对于说皇帝好不好,那就要看他关不关心农事,耿精忠的所作所为就是极为关心百姓关心农事的,加上政务部一系列的措施,耿精忠的民声一路看涨,半年时间下来,至少可以说广东一省是十分稳固的了,江西被占领的几府要不了多久也会和广东一样,彻底化为耿精忠的地盘.
缺银子咱就想法子赚,连续多天的绞尽脑汁,耿精忠终于想到了一条新的发财大计-----提炼精盐.是的就是提炼精盐!他原先也关注过盐场,但那时候也只是想将福建的各处盐场收归自己的控制之下,然后让福建百姓全都吃得起低价盐,至于说提炼精盐倒是没有想起来.在他那时候看来,将盐场做了一些改进之后,盐的质量已经有很大的提升,价格也降了很多,百姓们吃得起盐了.
现在全福建的盐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产盐虽多,但是耿精忠限制盐价,各府各县各镇定点销售,每月只能赚上不足十万两银子,这要死在江浙一带那是叫人不敢置信的,那边的盐商在一省之地,每个月要是赚不到五十万两银子,那都会觉得是白忙活,哪能向福州这边这样.但是普通的粗盐和精盐不一样,粗盐价格都很低,但是精盐就不同了,价格陡然飙升了几十上百倍,一斤精盐价格很轻松就可以超过百文.耿精忠想到的就是用粗盐来提炼精盐的法子,这个法子也十分简单,后世上中学的时候每个人都学过,现在将这个应用起来绝对是一个发财的大计.
前面就讲过,在古时盐的种类一般有三种,分别是井盐,湖盐和海盐.井盐的质量最好,也俗称精盐,但是由于它的开采周期过长,且成本高,产量一直也提不上来,因此价格也是异常的昂贵.湖盐的质量虽然也算是强差人意,但湖盐的产地主要在青海和新疆等地,路途遥远不说,一路上的风险也是异常的高.而质量最差就是海盐了,它是人们利用阳光来暴晒海水或者是用火来烘烤制成,质量差不说,一些黑心的盐贩子甚至还要在这些粗盐里混上泥沙来谋取利益,不过由于海盐生产方便,价格便宜,它也是绝大部分普通民众使用的盐类.
福建靠海,吃的一直都是海盐,海盐质量提升了之后耿精忠也没有提升盐价.现在这边的粗盐也就是颗粒大了一些,味道微微有朽罢了,很不明显,已经算是质量上层的盐了,但仍是远远比不上精盐.
耿精忠所想的提炼精盐,其实城外马尾科研基地那边早就弄出来过了,只是没人关心到这里而已.化学实验室中,耿精忠亲自画图让工匠们制造出来的各式仪器帮了众研发者们的大忙,在两年前可以说就有人在坩埚里熬出了细盐也就是精盐,但是那只是用盐水做实验.耿精忠编写的理论文册里面,最常用到的就是用盐水制作火碱,实验中出现了细盐但是也没人当回事,现在却是成了一大赚钱利器了!(未完待续)
ps:sorry,本来十一点半应该上传上去的,小弟居然睡着了!这时候发上去也算是新的一天的了,泪奔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