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再次出兵(上)(1 / 2)

加入书签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不说北边朝廷如何动作,朝廷与吴三桂的大军也即将在岳阳城展开第一次大规模的交锋。》.

四个月的时间里,吴三桂主力加上辅助军队总共也就二十万的云贵军,一口气吃四川和湖南这么庞大的地盘,军队也扩充到了三十万。可以说,此时的吴军无论是推进速度还是扩张速度,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满清军队入关后的推进扩张速度,吴军全军上下也都感觉疲惫不堪,后勤补给已到极限,火药的储备也都彻底告罄,就是吴三桂自己一路来回奔驰,身体也是吃不消。

关键的是,新占的地盘立足不稳,一桩桩一件件问题都急需时间调整、部署和改正。因此,吴军此时也停下了进攻的步伐,休整一下,准备后续的大战。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那怕是再乐观再贪心不足的云贵军队将领,也都没有胆量再喊继续进攻了。尤其是吴军没有成建制的水军,一时间根本过不了长江。况且他们的火药也已经用完了,几十门火炮也就瞬间哑火,空看着湖南最后一座坚城岳阳城在眼前而不敢进攻。

吴军也正好乘着此时停下脚步包扎伤口,休养生息,等待元气恢复再考虑下一步的扩张计划。至于朝廷军队方面,定远平寇大将军,和硕安亲王岳乐将大军布置在武汉,同时还分出一部分驻守湖南坚城岳阳,另外又派遣了一支偏师进入江西。他负责率师讨伐吴三桂。可是仔细的分析过眼前形势的。按照他的战略。认为先攻湖南。与吴三桂正面交锋,即使胜利,所得的土地也不容易保住,不如先固守长江北岸,同时占据江西,这样即稳定了后方,又切断了吴三桂与耿精忠的联系,一举两得!

他的战略虽说是如此。但是湖南也不是就一战未接就跑掉了,湖南那么对城池,他也设置了层层阻截,但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守军。这些守军大部分都是坚决抵抗了,毕竟岳乐的命令在那,而且朝廷大军离他们也不远。还有一部分就是见到吴军强大,望风而降了。连续一整个月的作战,吴三桂虽然可以说是拿下了湖南全境,但就是最后一个岳阳城还不敢贸然进攻。

这也没办法,有道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湖。这里乃是洞庭湖的所在,而且边上就是长江。朝廷水师就聚集在这里。岳阳城一旦不可守,清军还可以从水路退走。因此吴三桂也没有下令猛攻,没有了大炮,他们也只能用人命往上堆。对于兵力本就逊色于朝廷的他们,这样做是极不划算的。

此刻,平西王府的高层,也只能把目光转向自军内部和政治层面,着手解决自己的内部问题而后才是外部问题了。吴军目前内部的小问题多如牛毛,大问题则只有两个。一是如何有效控制陡然扩大了数倍的控制地盘,二是如何快速恢复和提高吴军的综合实力,并想法子弥补水军短板。

第一个内政问题十分棘手,众所周知,吴三桂用的都是子侄女婿等家族势力治军,就连麾下大将马宝等将身边也有吴家的人作监军。这样一来,军队凝聚力的确是很强,加上吴家的子侄一辈也确实还算争气,所以战斗力也极强。但是到了文官系统方面,这个法子却起不了什么作用,以前还在云南贵州的时候,吴三桂就常常为文职官员人才不足这个问题而深感头疼,他又没有耿精忠的学堂与技校可以源源不断自己培养专门人才,因此无论他再怎么不拘一格的选择使用文职人才,却始终都是不敷使用。

云贵两地本就不是什么出才子的地方,一县之内,能有几个有功名的就不错了。因此像是吴三桂派出的西选官有很多都是普普通通的秀才出身,眼下吴军地盘陡然扩大数倍,文职官员不足这个问题自然日益明显,严重束缚和制约了平西王府的全面发展。

还好,不管在什么时代,永远不缺的就是官员和公务员的后备人选,在占领了号称惟楚有材的湖南众多府县后,吴三桂也就不至于再去逼着云贵地方官员挑选普通秀才了,只是在长沙城里将招贤榜一贴,这长沙城里的读书人立即潮水一般涌向吴三桂的临时行辕与长沙巡抚府,毛遂自荐表示愿意为大周军效力,其中还不乏一些颇有名气的著名文人,吴三桂一直以来就缺乏人才,此刻更是来者不拒,只要稍有才学者便任命官职,派往地方治理百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