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零章 苏北苏南的差异(2 / 2)
这一刻的杨水娇,只能用秀色可餐来形容,王枫自然不愿扫兴,回头招了招手:“姑娘们,都上车坐着吧!”
女兵中,立时爆出了银铃般的欢呼声,纷纷学着杨水娇跳上车帮坐下,能坐着,谁愿意走路呢?
苏州到宝山两百里出头,全军于二月七日上午抵达宝山码头,随即就投入了忙碌的渡江当中,上百条船分批分次渡江,直到傍晚才悉数渡过去。
江北与江南完全是两个世界,江北一大片盐碱地,了无人烟,只能看到不多的水鸟在盘旋觅食,苏三娘的过江地点是在扬州,民盟军的登陆地点则是在海门厅,暂时王枫没有攻打苏北的打算,因此直接绕过城池,北上通州,再一路疾行,入淮安,过海州,经徐州入山东,从淮安府开始,都是人烟稀少,圩寨林立,几乎每个村都有圩寨,完全是一派五胡乱华时期乡民结坞自保的景象。
这一天是二月十五日,全军刚刚离开了徐州,进入山东兖州,虽然天色已经漆黑,但天空中飘着雨夹雪,地面泥泞湿滑,没有地方展开睡袋休息,只得连夜行军。
战士们身披蓑衣,吃力的推着车辆冒着雨雪前行,陆大有终于忍不住道:“总司令,自从过了镇江,苏南村与村之间都有道路相连,人丁稠密,路边有亭台供人休息,可是苏北呢?徐州号称五省通衢,江淮水陆要冲,却破败至此,说实话,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这还是第一次过江,苏北与苏南,仅一江之隔就是两个天啊!”
“哎~~”王枫叹了口气,无奈道:“徐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谓守江必守淮,南北之间的交战很容易这一带形成长时间拉锯,再是水陆要冲,经济刚刚有所发展,一场战争足以摧毁一切,你想想,历史上徐淮发生过多少次争夺战?恐怕数都数不清。
而江南有史可考的毁灭性战争不过寥寥数次,第一次是梁朝候景之乱,第二次是蒙古灭南宋,第三次是清军下江南,有几百年的间隔足以恢复元气。
除此之外,还有气候因素,苏北有淮河与黄河两大水患,由于地势低沆,一旦夏季暴雨成灾,必然成千里泽国,所有的财产全部被大水冲走,因此,从各个方面来讲,苏北不如苏南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要想发展苏北乃至皖北,除了安定的环境,首要是治水,同时人祸也不可忽视,苏北鲁南有两大患,一是土匪,二是地主,这一路行来密密麻麻的圩寨看到没有?都是地主为了防备捻子组织起的民间武装,必须清剿,其中重点是地主,剿了地主,土匪自然消灭,如果这一次救援三娘姐顺利的话,回师时我们顺道攻取苏北全境,解放苏北人民!”
杨水娇不解道:“为何剿了地主土匪会自然消灭?历来官府不都是以剿匪为主吗?难道土匪是地主养的?”
王枫嘿嘿一笑:“为什么会有土匪?还不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聚众为匪?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活跃在淮北的捻子都属于匪的范畴,官府代表地主利益的,所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我们是人民的政权,有充足的理由从源头解决匪患。”
这倒不是王枫信口开河,从晚清到民国,苏北鲁南近百年来一直是闹土匪的重灾区,就连新四军给中央的电文中也说,苏北的民情与苏南完全不同,可是解放后,土匪一夜之间消失,不二秘诀便是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有了地,谁还当土匪?
要知道,当土匪是高风险,低收益的行当,被逮着就是死,而地主都是有武装的,攻破地主的圩寨并不容易。
“哦~~”杨水娇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却似是想到了什么,连忙补充道:“我从金田转战到南京,几千里的路途从未感觉不适应,但在过了江之后,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好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具体又说不清楚。”
“不错,不错,我也有!”王枫手下的兵,大体分为四块,一是原南京绿营,以南京人为主,二是俘虏的湖南兵,三是苏南本地人,四是来自于广西的大脚娘们儿,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江南人,这一过江,再被杨水娇提醒,立时都有了同样的感觉,纷纷表示赞同。
王枫想了想,便道:“虽然我不愿意承认,却不得不承认,你们的感觉来源于文化上的差异,南方文化传承于魏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古代中国以诗书传家的传统,理想主义与人文主义色彩较为浓厚,我打个比方,就拿明清两朝来说,江浙一带是进士的生产基地,杨水娇你则是客家,客家保留了许多唐宋时期的文化传统,你自己想想,你的习惯与我们在细微处没有没差别?”(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