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朱允炆的忽悠(1 / 2)

加入书签

武邋遢、赵老九怎么都想不到,在所有人等待金刚发钱的时候,青州卫竟然包围了院子。

钱还没到手里,人已经先到囚牢里了。

指挥史袁秀、知府郭琏跪在院子里,暗暗发愁。

府下出现如此多的白莲教徒,知府、指挥史平日里竟没半点发现,渎职是跑不掉了,严重还可能摘帽子,掉脑袋。

朱允炆看着郭琏、袁秀等人,抬手道:“白莲教教众多是被蛊惑的百姓,还有一些是贪财的地痞,府衙应好好教训,让其改邪归正。发给土地,收回照身帖五年,让他们好生在乡里劳作吧。”

郭琏看着大发善心的朱允炆很是震惊,皇上对白莲教向来都是除恶务尽,斩尽杀绝,一次砍掉几百人头的事还历历在目,今日怎还仁慈了起来?

朱允炆并不是圣母,只不过这些人连杨五山都看不上,已经脱离了白莲教核心,寥寥的散兵游勇罢了,何况他们手中没什么力量,连宣传的教义都弄不清楚,已经退化为小氓流,实在是没杀人的必要。

当然,首恶武邋遢、赵老九还是需要去安全局分部里住下的,具体住多久,取决于他们交代的内容、速度。

郭琏见朱允炆督促自己勤政爱民,要求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发展青州府,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皇上,前些日子莱州府奏请重开胶莱运河,被朝廷驳回。臣以为,重开胶莱运河不止有利于莱州府,还有利于青州府,更有利于海运,还请朝廷重新考虑。”

朱允炆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转而明白过来,莱州知府的奏折肯定是送到京师,被太子朱文奎给否决了。

“重开胶莱运河可不是小事,也不是你青州知府的事。”

朱允炆提醒着。

郭琏知道,胶莱运河主要是在胶州府,依旧坚持:“会通河开了,南北通货,天下有利。胶莱运河开了,海运南北,天下亦有利。臣所思所想,是为朝廷考虑,绝非是一府一地。”

说罢,郭琏从怀中取出一份舆图,肃然说:“臣还听闻,莱州知府正在联合工部官员勘察,已形成初步方略,希望再次奏请朝廷。若有利百代,可为之。”

朱允炆打开舆图,看着胶莱运河默不作声。

胶莱运河南起东海灵山海口,琴岛所在之地,北抵渤海三山岛,外面就是莱州湾,自南向北三百里,贯通山东,沟通渤海与东海。

胶莱运河开创于元世祖至元中期,历史上又称运粮河,因江南粮米由此运往京师而得名,是元朝前期海运粮食的重要通道。但因为黄河不老实,加上潮汐倒灌等问题,导致胶莱运河在元朝后期堵塞,运河不再通畅。

自那时起,海运物资就无法再走胶莱运河这一条便利且安全的河道,只能向东沿着山东半岛,绕个千余里海路,然后北上。

走运河,仅仅三百里。

走海路,不少一千里。

元朝面临过这个问题,大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事实上,定都北方,发展海运就不能不提胶莱运河。

朱允炆看着胶莱运河图,知道开运河对于大明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无非是人力、物力与财力,只要给百姓工钱,以绩效作管理,开胶莱运河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问题是,胶莱运河的后续管理无法解决,它不像是会通河,京杭大运河,处在内陆,不存在海水倒灌问题,“大潮一来,沙壅如故”的事在胶莱运河发生过不止一次,这边耗费巨大开了运河,还没享受红利,突然就被埋了,亏死……

另外一个问题,朝廷开会通河的时候,为了寻找足够的水源可谓是折腾了许久,还是白英、宋礼等人串联起各地湖泊,才形成了最终方案。那胶莱运河呢,这里的水量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开了运河容易,可没有足够的水量,根本就无法让海船从这里经过,总不能在这里转为河船,然后到胶州湾搬上海船继续运输吧?

朱允炆说出担忧,将舆图递给郭琏,叹息道:“胶莱运河开容易,运作难。加上海运船只、技术已逐渐成熟,暂且搁置吧,若你们能解决其中问题,再行上奏。”

郭琏无奈,朱允炆说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

对于郭琏的治理,朱允炆总体是满意的,至少青州府百姓安居乐业,农业兴盛,嘱托一番后,带着唐赛儿等人离开青州城,前往济南府蒲台县,那里才是唐赛儿的故乡。

马车里,朱允炆给唐赛儿洗脑:“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弥勒佛,至高无上的只有天子。你看看,现在天下太平,百姓有吃的,商人有卖的,孩子有书读,这些都是天子给的,也就是我给的,不是弥勒佛……”

唐赛儿想哭,自己怎么这么倒霉,从一个天王的火坑里跳出来,结果掉到了一个天子的火坑里,自己这辈子就只配在坑里过了吗?

“不对,百姓有吃的,是因为他们劳作。商人有卖的,是因为他们有货物,孩子有书读,是因为先生在教导,不是你给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