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鼓励民间科学-上(1 / 2)
“加强国防军官素质暂行招生办法”的颁布确实会对华夏的高等教育造成影响,但韦珣觉得影响不大且是值得的。
因为军考并未影响高考的学生录取人数,只会对人才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然而一个学生在初中高中考试的成绩的多寡并不是决定人才成就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还是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天赋。
高考刚好到录取线的学生和高考超过录取线一百分的学生在大学深造的时候,不一定会有太大的差距。
专业性的知识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天分。
韦珣一向认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根据自己的天赋进行偏差性的进修是最佳的选择。
全面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颇有优势,然而在高等教育上却不一定能适用。
通晓、博览不如专精,这是毫无辩驳的事实。
尤其是在华夏和基督世界的底蕴差距依旧明显的情况下。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天赋爱好选择学科,专研学科是快速拉近在某些领域差距的不二法门。
为此,教育部允许在基本的高等教育之余,鼓励教授、副教授等院校老师特招研究生。
这个特招研究生不用考虑学习成绩,不用考虑是否完成大学学业。
换一种说法就是开小灶,虽然说起来不好听,然而却是极其有效的方法。
如冶金、化工、电子、枪炮设计、船舶设计方面,只要有极有天分的人才,减少其他选修科目浪费的精力,很容易就能快速的被培养成为专业人才。
之所以鼓励大学教授开小灶,完全是因为韦珣知道按照常理的教育方法,华夏追赶其他国家真的需要一点点的积累。
而华夏庞大的人口和华夏少年的聪慧让韦珣做出了这个抄近道的办法。
每年的两三百万初中高中学子之中,总能挑选出一些天赋异禀的人才的。
欧美国家在孩子幼时让孩子根据爱好来发展未来,甚至有条件的还会支持他们,所以屡屡有年轻的发明家是少年人。
华夏没有这个条件,但条条道路通罗马,在华夏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很少有学生会真正的发现自己的特长在哪里。
特招研究生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少年时期发现自己特长天赋之后,给予他们一个机会。
尤其是在目前的华夏,大多数家庭因为无力负担高中的教育费用,初中毕业就让孩子进入工作岗位来减少家庭的负担。
这个情况韦珣没有办法杜绝,特招研究生就是他给那些天赋异禀的少年开放的大门。
就像目前,华夏在燕京的几个研究小组中,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却用他们的智慧让科研的进度大大的推进。
他们有的是读了初中,有的是读了高中,然后进入社会工作,或者是进入工厂,或者是成为教师。
然后他们发现了自己对某一方面有着天赋,参加了特招研究生考试,成为了教授副教授的研究生,加入了研发。
这种偏才受限于知识储备,不能获得极高的成就,然而天分使然,他们一旦有了奇思妙想,其中的意义也是非同小可。
各个大学留学归国的教授也并不会拒绝这些研究生。
因为特招研究生的每月津贴都是皇室出的钱,他们本身又能获得一个免费的助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