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首战(1 / 2)
很快开学两周了,2月28日周五,郝强去办公楼,找班主任文华请假,“老师!我下周要请假一周时间,有事回鲁省老家。”文华眉头一皱,“有什么事非得你去?”“我姐要出嫁!”郝强只能编出个姐姐来,总要有个能说出来的充分理由。
“哦,那,那好吧!”文华无奈,只能批准,最近可是有重点高中主动联系学校和郝强,想要郝强过去。学校肯定不想放,但是如果学生主动提出来,那就没办法了,好在郝强也答应不会离开。
文华对于郝强这个学生的态度,那就需要斟酌,要让他主动待下去,就不能太约束他。
“不要荒废学习,带着书本抽时间看,”
“好的,老师您放心,我心里有数!”郝强当然清楚文华的复杂心理。自己选择普通高中就是希望有较大的自主空间,请假这点面子还是有的!况且自己还给出来了充足的理由。
郝强92年需要紧盯沪市股票认购证摇号行情,新闻上已经宣布3月2日第一次摇号。记忆中有四次摇号时间:
1992年3月2日第一次摇号发新股,中签率百分之10.3。1992年6月3日第二次摇号发新股,中签率百分之50。1992年7月25日第三次摇号发新股,中签率百分之11.6。1992年8月10日第四次摇号发新股,中签率百分之15。
2月29日周六,郝强已经坐上了去往沪市的火车,3月1日下午到达,住下休息一晚就等着摇号结果。
1992年3月2日,上海举行首次认购证摇号仪式,通过电视台向公众直播摇号实况。由工商银行储蓄处的摇奖队负责摇号,上海公证处负责公证,证券公司的代表还讲了话。摇号发行的是7家公司的股票,10元面值的股票总发行量是705万股。摇号结果是:中签的认购证买众城实业和异型钢管的股票50股,买其他股票30股,中签率为103%。中签30股,也就是折成每股一元面值的股票300股。
有些人买了不少认购证,但没想到中签率这么高,缺少进一步认购新股的资金。有些人一见摇号后买认购证钱已赚回来了,见有人要就愿意出让手中的认购证。而有的人见第一次摇号中签率就这么高,年内还有多次摇号,认为买进二手认购证也是机会,从而在上海不少地方形成了股票认购证私下交易市场。
最初每份认购证成交价格并不是很高,随着上海股市的进一步升温,认购证的价格也不断攀升。
1992年股票认购证是当时股票发行方式的一大创新,解决了每次发行股票引发的投资者排队抢购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当然,由于每张认购证要30元,价格并不算低,所以,最终发行只有207万份。发行结束后,这207万份认购证成了封闭的摇号范围,这种认购证才能参与这一年发行股票的认购。
认购证后来之所以成为“发财”的代名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后来股票发行数量大大增加,造成中签率大幅上升。认购证发行的时候,原定发行额度定为发行10种股票,这也是很多人放弃认购证的原因,觉得发行股票数量不多,中签率不高。
但是,后来因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股份制改革迈开大步伐,在1992年度中发行的股票达30多种,但因为在认购证上明明白白地载明这份认购证可申购全年发行的股票,在1992年中发行的股票全部以这种方式发行,这就导致了一时认购证成了争相觅宝的对象而一时“洛阳纸贵”,身价倍增。
于是,黑市交易油然而生。当时,上海本来就有很多“黄牛”,从电影票到外汇,无一不炒,认购证成为市场最热门品种的时候,自然吸引了“黄牛”,各路“黄牛”都转战认购证市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