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考察调研(1 / 2)

加入书签

什么叫国家支柱产业,什么叫关系国计民生,什么叫出口创汇,徐齐霖不说,唐朝人也不懂。

而能从一个小小的棉花,看到这么广大的前景,想得这么深远的,自然非他莫属。

即便是李二陛下允准了他大种棉花,想到的也是老百姓冬天有棉衣,夏天有单衣。

三天的大采摘终于结束了,捆扎压实的一车车棉花运往工坊,吃饱喝足又赚到钱的民工们也心满意足地返家生活。

而种植棉花的当地百姓,却还没有闲下来。棉杆可以切碎堆肥,将是优质生物肥物;还能够进行发酵,成为牲畜饲料;甚至可以制造工业用纸。

而桔杆、杂草堆肥技术恐怕是应用最广的,从今年春天大盈库大量印刷《实用农书》,到朝廷发放给地方官员,在唐朝的疆域内,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使用。

煤炭在各地也在逐渐推广,这也大大减少了桔杆被当烧柴,这种利用值最低的使用。

变化在起初是不明显的,使用的农户少,操作还不成熟。但随着应用的广泛,大唐的粮食亩产量在三五年后,就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还不算农书中涉及的其他新技术和多种经营,好好掌握运用的话,农民的收入则会更高。

棉花的采收,意味着徐齐霖在今年的大事又完成了一件。虽然他要随军去高昌转转,但那也将是明年的事情了。

李二陛下刚刚下旨,诏令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麾下将领包括牛进达、薛万均,以及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开始调动府兵,以及少数民族附庸军。

圣旨虽然下达,但古代的运输和动员能力不能高估,十五万大军,再加五六万的民伕工匠,全部集结起来,并屯足粮草物资,至少需要数月时间。

也就是说,要正式出动征讨,也是明年夏天的事情了。

徐齐霖算得是很清楚,可李二陛下的书信到达,又让他的享受时光打了折扣。

甘州作为河西走廊的要地,征伐高昌的大军必然要路经此地,一些准备工作是必须做的。比如粮草物资的调拔运输屯储等等。

李二陛下倒是没有明确规定,只是让徐齐霖自己筹划,为大军准备相应的装备和物资。

另外提到的则是河西其他地方的治理经营,如果都能象甘州这般发展,征伐高昌、掌控西域,将会更加顺遂。

对此,徐齐霖是赞同的。之前答应赴任,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但他官职在甘州,第一年的发展又至关重要,也脱不开身去管别的地方。正巧李二陛下问到了,他倒也不吝自己的聪明才智。

甘州的西面是肃州,后世的酒泉、敦煌、沙州、瓜州。是进入沙漠戈壁,讨伐高昌的起点。

东面是凉州,后世的武威地区,是进入关中的咽喉要道。

徐齐霖觉得摊子铺得太大,管得太多,并不合适,见效也不会快。主要还是人口的关系,只能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搞。

酒泉就不用说了,后世可是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

只要足够的人力,粮食、棉花大量种植,就足够这个地方致富发展了。

武威呢,作为拱卫长安和把控西域的门户,在很长时间里都是西北地区的军政和文化中心,在汉朝一直是中西方商贸往来的重镇。

这一点与张掖比较相似,但在后世,张掖有丹霞,酒泉有卫星,敦煌有莫高窟,可提到武威,却想不起什么耳孰能详的东西。

当然,如果后世的武威还叫凉州的话,那首家喻户晓的《凉州词》或许能够成为地名标签。

但现在嘛,徐齐霖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能让肃州和凉州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当然,也包括甘州,自家的地方怎能不考虑?

没错,就是借征伐高昌的机会,请数万府兵垦荒春耕。

操作起来也不难,让府兵掐好时间,在春耕前赶到肃州、甘州、凉州,耕种后再出关向高昌进发。

数万关中府兵啊,都是农户出身,配以牛马,几天的时间就能耕种出几十万亩田地。

别以为这几十万亩田地就是为地方做的贡献,对征伐高昌的大军也是极有好处的。

你想啊,征伐大军至少要携带数月的粮草物资,不能老想着就粮于敌,那才保险才是。

夏天出动,结束战争大概是在秋后,这还是乐观的估计。到时候,河西的粮食就能收获,就近供给,岂不更加方便快捷,还能减少随军的运输量。

徐齐霖相信李二陛下肯定能够答应,但还是计算了一下,并列出了估测的数据。不仅能支应大军在西域作战,还能供应在西域的长期驻军。

这就不仅仅是眼前的考虑,更涉及到唐军在西域的攻略,不过是让几万府兵早来些时日,干十几天农活儿而已。

如此简单的投入产出比,李二陛下岂能看不懂?说不定,还会有意在战争打完后,在肃、甘、凉三州留下府兵就地安家呢!

至于再具体的对肃、凉州的经营发展,徐齐霖觉得甘州的经验完全可以借鉴。再结合一些肃、凉二州的地方特点,也就算是很好的答卷了。

徐齐霖边想边写,突然又停下了笔。他觉得这么快就全部回复,显得很不认真。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特色,你不去考察,不实地调查研究,是不是太过敷衍了?

虽然自己知道这些都是正确的,但别人看来却是闭门造车。

思索了一会儿,徐齐霖只把要求府兵参与春耕的事情先奏报上去。其他的建议,则先留下,等过段时间再发。

趁着秋高气爽,去肃州走一趟也不错,权当是旅游观光了。

徐齐霖想到这里,不禁面露微笑,转头对斯嘉丽说道:“收拾收拾,趁着这天不冷不热,某带你去游玩。”

斯嘉丽痛快地答应,就是这么听话。

阿佳妮眨巴眨巴眼睛,好象听着不带她的意思。过了一会儿,便逡巡着凑过来,送上打好皮的苹果献殷勤,陪着副笑脸问道:“阿郎,也带上奴家可好?”

徐齐霖斜着眼睛瞅了瞅,说道:“在外面吃东西注意点,别给某丢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