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居然把飞机也打掉了(1 / 2)

加入书签

45师师部。

一具红军游击队员的尸体摆在大家面前。

大家不知道师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这具尸体是从1031高地取来的,这士兵是被炮弹爆炸震死的,后被炮弹掀起的泥土埋了,比较完整。”

“步枪是跟我们一样的汉阳造,子弹袋也是布袋子,只是每一格都装着子弹,除掉用去的还剩下8格,每格两排10发子弹。”

“这子弹袋都是用机器车编的,边缘整齐,不像我们都是手工制作。”

“他们一个战士居然携带了120发子弹!”

“手榴弹居然是德制m24柄式手榴弹。”

“他穿的鞋子是胶底鞋,质地比我们的要好!”

“他们的军服与我们也不一样,材质做工绝对一流!”

“还有一个单兵急救包,里面有一卷消毒过的纱布,消毒棉花,一小瓶消毒酒精,一瓶云南白药,一小瓶磺胺药粉。”

……

经一一介绍,他们都惊呆了。

“这还是我们平常说的穷困潦倒的红军游击队吗?他们的单兵装备比我们中央军还要好。”

“难怪我们总打败仗,原来我们一直小看他们了。”

打了败仗的罗强感慨地说。

“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以前的红军游击队,从这几天交手的情况来说,虽然我们不能确认他们的人数,但他们的作战经验和单兵作战能力不比我们差!”

大家都点了点头。

“你们三个团,包括炮兵团、工兵团都吃过红军游击队的亏。”“孙子兵法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我们对他们是一无所知, 岂有不败之理?”

大家都低下头不语。

对比之前的豪情万种,现在他们不敢再自夸天下无敌了。

“大家不要气馁,失败乃兵家常事,血的教训,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我们对手!”

45师师部,灯火通明,一众军官们在研究作战计划。

晚上,一份从南京送来的秘密情报放在魏政委、刘钧面前。

第二天,1031高地前,敌军大部队又来了。

黄伯皎照例用望远镜观察高地,发现游击队的阵地已经修整完成,而且由原来的一道防线变成了两道防线。

阵地前原先的大树都砍掉了,横七竖八丢弃一地,再往前原是一片草丛,前天的战火已经将草丛烧成灰烬。

白匪军进入阵地,在离阵地800米的空地上,12挺重机枪已经安置好。

6门战防炮也进入阵地,这次他们专门准备了20发穿甲爆破弹;

山炮、野炮的坐标已经定好,炮口对准阵地。

黄伯皎看到时机成熟,单手一挥,已经做好准备的两个营1000多人在炮火的支援下,开始新一轮的进攻。

首先战防炮对准昨天已经暴露的射击孔,发射了一发又一发的穿甲爆破弹,将暗堡一个个炸毁。

敌炮兵照例一轮炮弹,将游击队临时修建的战壕和防守的沙包炸飞。

黄伯皎看到暗堡再也没有子弹射出,战壕里的游击队战士也被炮火炸得粉身碎骨,开心地笑了。

敌军两个连毫发无损地冲上表面阵地,发现阵地上游击队员已经没有了。

在欢呼声中,敌一个连长心细,发现阵地上只有一些被炸烂的军服,还有一些裹着军装的稻草人。

“假的?”他愣了一下,突然反应过来。

“有诈,大家快卧倒!”

士兵们开始莫名其妙,后来看到连长拼命喊着并卧倒,才意识到不对劲,也纷纷趴下来。

一时间,嘈杂的阵地一下安静下来。

直到迫击炮弹带着尖啸声下雨般砸在敌士兵的卧倒处时,连长心里想:“上当了!”

爆炸声在脚底下,或者耳边响起。

第一轮20发落在阵地上的炮弹同时爆炸,火球、黑烟笼罩整个高地。

这一次,刘钧知道黄伯皎他们打了败仗,肯定气急败坏,于是在高地布置了一番,将游击队的8门82迫击炮和12门60迫击炮全部拿出来,对准高地,就等敌人上钩。

第二轮、第三轮,剧烈的爆炸声音不断地在阵地上响起,腾起一根根烟柱。

因为不用测距和专门瞄准,20门迫击炮在一分钟内发射了200发炮弹。

冲上高地的两个连300多敌人本来就暴露在阵地表面,而阵地的战壕全部给他们自己的炮兵炸平了,现在躲都没处躲,纷飞的破片形成了一个死亡的风暴,收割了他们的生命。

“这两个连完了!”

黄伯皎在望远镜里看到全过程,心里一凉。

共军的打法叫“根本无章法。”

还没冲上阵地的敌军停在半山腰,心里直叫幸运。

这还没完。

正当敌进攻部队上下两难的时候,他们背后的小土坡突然被掀开,从被掩盖的战壕里冒出一群游击队战士,他们手中纛少有10挺轻机枪,30多支冲锋枪,对准敌人的背后一起射击,密集的子弹像雨一样向前面的敌人泼去。

同时发射的1000多发子弹,至少打倒400多敌人。

等前后两边的敌人反应过来时,游击队战士一下全部钻进战壕,不见了。

雪上再加霜!

主阵地上不知什么时候又冒出一大批游击队战士,个个都操枪向山下射击。

没死的敌人再也顶不住了,赶紧喊爹喊娘地滚下山。

“开炮,把他们统统炸死!”

黄伯皎气得跳了起来。

十几秒后,敌炮兵团的炮弹砸向高地主阵地。有十几个来不及撤退的游击队战士被炸飞!

反应还挺快的。

这就是战争法则,打仗是钢铁的较量,同时也是人命的较量!伤亡难以避免,代价总要付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