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3章神裔是真的爽呀(1 / 2)

加入书签

北条氏政初窥男女之事,自然是如胶似漆,不愿意与义银分开。

义银与她在小田原城又温存数日,终于是狠心离开这个温柔乡。

再待下去,那就是冬去春来,真要耽误不知多少大事。在新春的关东侍所大评议之前,义银还有许多事需要与人沟通安排。

此时,深冬已过,寒风渐渐温和,义银率同心众一行骑军穿过相模原,武藏野,沿秩父山脉边缘前进。

他在利根川中游两岸,受到当地武家热烈欢迎,不得不停下接受数日款待,拉拢人心。

利根川上游是上野国,下游是武藏国与下总国的分界线,而中游这一段上野与武藏两国的边界,形势最为复杂。

上游的沼田领早就被上杉谦信控制,总社与白井两家长尾也是牢牢站在上杉家这边。

上游进入中游的核心重镇是厩桥城,西部为西上野之地,东部是大胡领,是斯波一系的势力范围。

再往南进入中游之后,便是上杉家与北条家的缓冲区。

当地以金山城由良家实力最强,其次是忍城成田家,馆林城被上杉谦信交给了足利城长尾家。

这三家是姻亲,政治立场上,忍城偏向北条,金山城偏向斯波,馆林城偏向上杉,但说到底还是抱团取暖,维持一方诸侯的独立性。

当年,上杉谦信战败下总国,整个关八州形势有逆转的危险。

义银回来关东,立即南下金山城,借助武家男子的兄弟会人脉,与由良成繁之夫,已经出家的妙印僧交好。

在妙印僧的支持下,义银才得以亲自下乡考察利根川中下游二百余村落,稳住了关八州的人心。

在关八州这片乱土,不管是镰仓足利家,还是两上杉家,北条家,都曾经存积数十万贯钱粮,发动大规模战争,称霸一时。

但唯有义银,亲自下乡体察民情,许诺和平发展的前景,开设武家义理促进会,三年撒了数十万贯钱粮搞建设,搞慈善,搞教育。

钱粮这东西,攒一攒总是有的,但平白丢给村里的地头地侍这等下贱坯子糟蹋,也就义银一人。

所以,斯波家的名声在关八州极好,特别是义银本人,更是因为镰仓鹤冈八幡宫的神迹,早早就被被中下层武家视为武家守护神。

烧钱打仗的武家霸主不少,但救苦救难的八幡大菩萨就只有义银这位倡导关东无战事,和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武家圣人。

如今,义银已经走上神道,再回关东。毘沙门天降世的传说已是传遍关东大地,又多几分神秘,更让这片土地的乡野愚妇敬畏不已。

利根川中游这些独立性很强的有力武家,她们敢在上杉北条两家之间反复横跳,却不敢对义银有丝毫怠慢。

谁对义银不敬,那些拿了武家义理促进好处的乡村下贱姬武士,真的有可能会提着刀杀进城里,替圣人天诛国贼的。

金山城内,居馆后院宴请。

妙印僧看着笑盈盈的义银,心里感叹。没想到自己当年犹豫再三之后选择帮义银,竟然给由良家留下了这么大一份人情人脉。

不单单自己这位无权无势的老妪备受尊重,连带兄弟会这个武家男儿抱团的闺内组织,也成了武协的正式成员,有了一点发言权。

正在向义银敬酒的甲斐君眉眼张开,身姿挺拔。

两年多不见,小孩子长得真快,已经有了小大人的模样,再不是当年那个敢坐在义银怀里讨要甜食的小男孩了。

妙印僧坐在下首看着一大一小两位美男子互动,心中充满感慨。

有了义银庇护,给予领地知行,甲斐君的地位也是今非昔比。

给忍城成田家十个胆子,也不敢欺负这位义银的义子,连带他父亲在忍城的日子也好过起来,让妙印僧对义银感激不尽。

今天的宴会是兄弟会的武家男儿邀请义银,齐聚上野下野武藏下总四国,关八州核心区的有力武家闺内丈夫儿子,也没有女人在场。

大家都是苦命人,母亲姐妹战死沙场,男儿在家咬着手帕流泪。

关八州民风彪悍,当地兄弟会不似近畿风气柔和,多是舞枪弄棒的强悍男儿,这才能撑起兄弟会在武协的独立地位。

义银给大家带来了和平,温饱,权力,大家自然愿意亲近他。兄弟会可以说是关八州之中,最支持义银的地方势力。

这些武家男儿不像姬武士野心勃勃,能够和平发展,让家里女人别战死饿死,好好过小日子,她们就很满足了。

等甲斐君敬完酒退下,妙印僧呵呵笑道。

“圣人风采依旧,老妪却是更加老朽不堪,只希望眼前的好日子能多过几年,儿孙满堂也就知足了。”

义银听他若有所指,笑了笑。

“和平发展是关东各家的共识,是当前政局的主旋律。

即便有东方之众这等害群之马为祸,也不过是苔藓之芥,掀不起大风大浪,请老丈夫放心。”

义银以为妙印僧担心的是讨伐东方之众,会成为关八州新一轮乱斗的开始,其实是他想多了。

妙印僧背后的由良家,与由良家抱团的当地有力武家,她们恨不得跟着大佬们干一仗。

上杉武田北条三强藩联手,又有关东侍所大评议赋予的大义,东方之众这块肥肉还不是手到擒来?

三强藩吃肉,跟着打秋风的地方有力武家喝汤,谁不去谁是傻X。

妙印僧今天开口试探,不是担心讨伐东方之众的事。他见义银误会了,干脆挑明了话头。

“圣人,前几日北条殿下抵达武藏国河越城,传召东武藏各地武家前往会面,说是有要事相商。

在评议中,北条殿下历数太田康资二十条大罪,当场将其拿下,斩首示众。

您可知此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