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章 刺猬(1 / 2)

加入书签

第一千零九十章刺猬

自信的人站在不一样的高度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也不一样。

比如施魏茵格。

他觉得自己的礼服明天就能换成公爵的了。

自从莱曼大帝开始表露出对修伦斯有些不满的情绪后,也不知道他手下有多少人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修伦斯现在手里掌管着数十万大军,是东疆整个战场上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官。谁都知道如果能替代他的话,将来在奥普鲁帝国的史书上都会留下重重的一笔。

或许是因为东楚皇宫那座面朝大海的寝殿太过于舒适了些,所以莱曼大帝只是在几个月之前到了前线转了一圈随即返回,一直住在这里遥控着大隋东疆战场上那几十万为他开疆拓土的士兵。

其实修伦斯的进攻速度一点儿都不慢,只是因为奥普鲁帝国征服东楚的速度太快了些,所以给他们所有人一种错觉汉人如东楚人一样的孱弱,打下那个号称中原最强大帝国的整个疆域用不了多久。

包括莱曼自己,都有这样的错觉。

所以,当他的耐心开始逐渐被修伦斯的谨慎消磨掉之后,他决定派一个更加强力更加冷酷更加有锐意的年轻将领去东疆。本来莱曼就喜欢启用年轻人,他总觉得一个男人年纪太大了之后就会有太多的顾虑,然后变得畏首畏尾。所以他一直允许年轻人犯错,但却不允许年老的人犯错。

在他看来,年轻人的优势正是那种一往无前的锐意,所以即便在这一往无前的过程中犯了什么错误,也可以原谅。当然,要看这个错误有多大。

所以,为奥普鲁帝国在战场上征战的年轻将领们,都觉得自己出生在一个最伟大的时代,因为他们有一位最伟大的郡王。

但是今天。

施魏茵格觉得自己不会被莱曼大帝原谅了。

因为他赌输了。

他以为自己舍弃了一个维泰格,拖住汉人那支来去如风的骑兵就能战胜敌人。他以为自己的计策已经奏效汉人已经上当,在汉人前来夜袭他们的时候他却带着精锐军队去夜袭汉人的营地。

一般自信的人都有一个毛病,叫做自大。

施魏茵格忘了,又或许是他根本不知道,当汉人开始在战场上妙计迭出的时候,洋人还在披着兽皮做的衣服挥舞着大棒,以为勇气是取胜的唯一因素呢。这么多年来,汉人之间的战争中有多少种令人赞叹的妙计出现?即便是洋人在武器上开始拥有绝对的优势了,可是在思想上,不得不说他们转的还不够圆。

施魏茵格带着大队人马开始进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才是上当了的那个。

汉人,根本就没有打算去夜袭他的营地,而是在等待着他来夜袭。

整整一夜过去了,他的队伍还没能从汉人的包围中挣扎出来。因为他根本就分辨不出来,四面围攻的汉人哪一边才是真正的杀招。

站在凤凰台的城墙上,感受着清晨风的清凉和初阳带来的淡淡温暖,沐闲君觉得心里开心极了。就连前些日子被他的父亲算计了一次的阴霾都被今天的好心情冲淡了不少,因为他看到了很多洋人死去。

毫无疑问,死的洋人越多越是一件让人觉得神清气爽的事情。

“天亮了。”

纳兰定东伸了个懒腰,看着城外面被彻底卷进去的洋人队伍,他的眼神里那种淡淡的自信和施魏茵格那种狂傲截然不同。有些人在做事之前就会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而有的人只有在成功之后才会稍稍松一口气。

自信,不代表可以肆无忌惮。

可以肆无忌惮的时候那不是因为你有自信,而是因为你拥有绝对的实力。而当拥有绝对的实力之后,自信才会变成自然而然就存在的东西。

“看来,黑旗军能在大隋西南成功不只是因为运气。”

沐闲君看了纳兰定东一眼:“方解有你这样的手下,又怎么可能不成功?”

“不”

纳兰定东微笑着摇了摇头:“看破奥普鲁人的计策实在算不上一件多有成就感的事,这样拙劣的计策要是再看不破那只能说明还缺少很多战争经验。而且,在黑旗军中我这样的人根本算不得什么主公麾下比我强的将领比比皆是,我只不过恰好是因为是个北辽人所以才得到了这次领兵出征的机会。”

沐闲君的脸微微有些发红,因为他昨天确实没有看破奥普鲁人的计策。

可以说,他看破了一半。而最重要的是另一半这就是算计与被算计。施魏茵格以为自己算计了凤凰台里的黑旗军,却不知道自己的计策在纳兰定东看来就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幼稚。

任何决定和喜好都会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比如莱曼大帝喜好使用年轻将领,他利用了年轻人的锐意,却忘记了年轻人经验上的不足和性格上的激进。其实修伦斯的策略或许才是最合适的,虽然看起来进度会慢一些,可是修伦斯的眼界要比施魏茵格宽阔的多。

修伦斯可以放眼整个东疆战局做布置,而施魏茵格只能看到一小片地方。

修伦斯之前制定的战术是,既然黑旗军是最难办起来的一块石头,那么就留到最后用尽全力的去搬。如果现在就用尽全力去搬这块石头,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石头趁机砸过来,别忘了沐府,别忘了那么多敢于反抗洋人入侵的汉人军队。

修伦斯本来的打算是,利用沐府和其他军队的矛盾,让汉人自相残杀,然后他借机一点一点的将那些队伍清理掉。年迈的修伦斯敏锐的察觉到了汉人之间的互不信任,所以他才会将黑旗军镇守的凤凰台丢下,先去攻打其他的军队。

他要等到最后,可以用尽全力的时候再去搬这块大石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