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9 决战前夜 下 求月票(2 / 2)

加入书签

更让罗斯福头疼的是,现在中英德三国又都是帝国主义的路子,按照这两天在美国访问的德国犹太人外交部长拉特瑙的说法,战后世界就是英德美中四国把这个世界分成四份,然后各自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称王称霸……至于分给美国的那一份,就是不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美洲大陆!

这怎么能行!

美洲本来就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这不是说打不打都一样吗?而且战后真要是这样瓜分世界的话,不仅原来的世界殖民体系没有被打破,反而因为加入了中德两个新兴世界帝国而得到加强了!这样美国的商品和资本又要怎么打开世界市场呢?如果没有世界市场。单靠拉美这个后花园又能消化多少?

所以美国现在绝对不应该去帮中英德打苏联,这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可是帮苏联打中英德好像也不行……美国人民肯定不会答应政府这么干,而且就算美国人民勉勉强强答应了。美国也不一定能打赢中英德。根据美国陆军部提交的分析报告,现在中英德三国的主要重工业产品产量之和同美国不相上下,而且在除海军造船以外的军事技术上还有一定的领先优势。至于可动员的炮灰数量,由于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存在,比美国也要多好几倍!所以同中英德开战实在没有什么胜算,只要脑筋正常的美国人肯定不会同意的!

想到这些罗斯福就郁闷的要吐血,中德两国能有今天可少不了美国的扶植!可是这两匹白眼狼居然被英国拉拢过去了!

可是这个世界这么会变成这样?一定是哪里搞错了……

罗斯福总统叹了口气。转过轮椅,对卡顿上校道:“上校,去请霍普金斯先生和雷诺先生进来吧。”

来访的那个雷诺就是法国国防部长保罗.雷诺。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哪个国家比美国还有失落的话。就一定是法国了!曾经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号称拥有世界第一强大陆军的法兰西,在过去10年眼睁睁看着德国不断崛起壮大,最后还挖走了法国的老牌盟友英国。成了未来世界的四强之一(美国肯定是有一份的)。这真是让法国人郁闷到了极点。

于是,同病相怜的美国和法国,现在终于越走越近了。

在罗斯福看来,法国还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棋子,法国毕竟还有一支欧洲第三世界第四的陆军,而且海军实力也远比德国强大。在中英两国都不插手法德之争的情况下,法国如果能和苏联相互配合,倒是可以打破中英德三国对苏联的绞杀。而且还可以利用他们的优势海军封锁德国。只要苏联不倒,那么这盘世界争霸的棋局还有挽回的可能。要是法国和苏联都失败了,那美国也只有乖乖去充当四强之一了…….

现在就看看法国想从美国这里得到多少帮助吧?当然,根据《中立法案》,所有的帮助都不是免费的。想到这里,罗斯福忍不住又在心里诅咒起那群目光短浅只知道讨好选民的国会议员了。

……

“总统先生,这是苏联的托洛茨基先生托我带给您的亲笔信!”

“什么?托洛茨基!”听到这个名字,罗斯福不由得愣愣地看着法国国防部长雷诺递过来的一个信封。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个法国佬在会面开始后的第一个话题居然是替托洛茨基送信,这个家伙该不会是法国gcd党员吧?

打开托洛茨基的信看了两眼,罗斯福脸上的表情一下就阴晴不定起来了,信的内容实在有些出人意料。托洛茨基表示,苏联可以促成日本向澳大利亚进军!如果美国可以向法国缔结同盟的话。

日本进军澳大利亚的确是美国需要的,一来可以减少夏威夷受到日本进攻的可能性;二来可以迫使英国向美国求援,而美国则可以趁机同英国讨价还价,即使不能拆散中英德同盟,也可以为美国争取到更有多的战后利益。可是美法同盟却是不能随便答应……

罗斯福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看了一眼仍然在办公室门口站着的卡顿上校,上校行了个军礼,离开了房间并且关上了房门。美国总统放下手中的信筏。“如果法国愿意对日宣战,那么结盟是有可能的,但是在盟约中一定要注明美国不参加法德之间的任何冲突。雷诺先生,我想您应该能理解这样的立场吧?”

如果美国不参加法德冲突,那么结盟还有什么意义呢?雷诺扭头看了看霍普金斯,这个不大管商务的美国商务部长笑了笑道:“雷诺先生,美国现在有强烈的亲德反苏情绪,而法国和苏联的关系最近发展的非常良好。”

雷诺露出了遗憾的表情,耸耸肩道:“既然如此,托洛茨基先生还有另一个条件,如果美国可以满足,他也可以促使日本进攻澳大利亚。”

“请说吧,雷诺先生。”罗斯福点点头道。

“托洛茨基先生希望美国能够正式承认加尔各答的印度临时政府,并且向印度国民军提供军事援助。”

“这样啊……”罗斯福皱着眉头紧紧思索起来了,虽然他自然为全世界第一流的战略家,但是同领导苏联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托洛茨基比起来,实在显得有些稚嫩了。所以托洛茨基提出的建议,他一定要仔细考虑一下。

印度问题非常复杂,那里据说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宝石,谁想要插手印度就是摆明了车马拆大英帝国的台!可这不正是罗斯福一直想做的吗?而且日本进军澳大利亚同样也是在拆英国的台,如果美国能够把手伸进澳大利亚和印度,那么现在中英德三国同盟不就能……(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