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河东行】(1 / 2)

加入书签

————————————

建安七年的春天,大汉各州愈发平静,犹如一潭死水无波无澜,不见一丝涟漪。

河内大营。昨天夜里随着一行千余铁骑深夜进驻营寨,大都督郭嘉的营帐随之易主。

好在鸠占鹊巢之人还算有点良心,没有将郭嘉深夜赶出去,还让他在自己住了一年多的营帐里再住一晚,天亮之后便另寻其他营帐下榻吧,因为随后还有女眷住进来。

显而易见,住在军营还有女眷相伴的,整个西凉军中有且仅有一人,他就是全军统帅李文昌。

也只有他敢这么霸道,敢把河内大军的大都督赶出中军帅帐,进而占为己有。

这次李利前来司隶主要是为了散心,捎带巡视沿途屯军大营,最终目的地是壶关。

一个月前,益州传回消息,诸葛亮率领的西征大军首次遭遇重创,先锋大将马超帐下五万大军除主将马超、副将张飞和曹性等千余人侥幸生还,余下兵马全军覆没。是役,二十三名中郎将以上的将领罹难,其中就有马超的弟弟马铁、桓飞的两名家将桓义和桓全。

闻讯后,李利和桓飞等将领星夜兼程赶往汉中葭萌关,等候这些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领的棺椁从蜀道运送出来。为此,李利在关前足足等了两天,随后亲自护送棺椁返回长安,于半个月前下葬,葬于乐陵,并追谥马铁、桓义、桓全三将为列侯。

这是诸葛亮领军西征南蛮一年半以来的伤亡最大的一次惨败。为此诸葛亮上表请罪,李利批复仍由他领军,稳定军心、以图再战,待战后一并区处。赏功罚罪。

时间就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刀,自李利起兵至今已整整十年了。十年间,李利麾下大军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几千人的队伍发展到百万大军,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最初追随他打拼的那帮老兄弟逐年递减。除了升迁为将领之外,普通军士已经所剩无几了。

起兵之初,李利曾承诺与他们同生死、共富贵,可是真正能够活到现在的老兵却不多,但只要能活下来,至少也是屯长、军侯一级的底层将领,数以百计的中底层将领得以拜将封侯,而中层将领则是水涨船高。大多都享有仅次于各营主将的优厚待遇。不仅如此,李利早在五年前司隶大战结束时就做了安排,有意保护第一批跟随自己征战的老兵,让他们脱离前线,由主力战营转为屯驻后方的城防军。

然而,不管如何保护他们,战争还在继续,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冀州惨败之后,李利在中原各州屯驻重兵,数十万大军全部驻扎在中原战场上。于是征讨益州时李利麾下兵马便已捉襟见肘,不得不从后方驻屯军中抽调一部分兵力奔赴益州战场。结果??????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桓义和桓全二将就是最早跟随李利征战的老兄弟,司隶大战结束后就被派到后方守城。转为郡府兵将领,不再冲锋陷阵。征讨益州时兵力不够,抽调他们押运粮草,益州之战结束后他们主动请缨参战,随诸葛亮西征南蛮。大军出征当天,李利亲赴校场誓师出征,为他们斟酒壮行;不承想,成都一别竟成永诀,桓义、桓全帐下四万余郡府兵悉数战死沙场。

桓义和桓全都是桓飞早年在西域大漠中结识的生死兄弟。除了他二人之外,还有桓狼、桓豹和桓双和桓忠四人。这六人原本都是西域胡人劫掳的汉人奴仆的后代。只有乳名没有姓氏,因自身勇猛过人。长大成人后便脱离胡人部落,各自占山为王,直到遇见桓飞之后相继被他降服,所以他们都是桓飞给取的名字,等同于家将。

实事求是的说,李利早年在凉州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与桓飞率领的响马队伍投奔于他有着直接关系。换言之,如果没有这支响马的支持,就没有李利今日的成就。

现如今,桓飞帐下六名家将两死一重伤,只剩下三个健全的。于情于理,李利都要给予厚待,不管别人怎么看,说他收买人心也好还是诚心诚意的关心也罢,该做的他都会去做。人在做,天在看,人生在世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何惧人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