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晋城会战(一)(1 / 2)

加入书签

白崇禧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是以蒋委员长的战略眼光还不是那么快就能体悟的,就在他犹豫之时。.

又有一名侍从拿着一纸电文疾步走了进来,向蒋委员长敬礼道:“委员长,太原阎锡山来电。”

王世和上前将电文接了过来,毕恭毕敬的送到了蒋委员长跟前。

蒋委员长拿过电文,看了一遍,转头对白崇禧道:“健生,看来晋绥军有人与你的意见不谋而合啊!”

说完,将电文递给了白崇禧,白崇禧接过电文看了遍,道:“此必是杨爱源之谋,不可谓不是当下最合适最正确的选择,委座请您不要再迟疑了,赶快下命令吧,多耽误一分钟,夺回晋城与天井关的难度就要大上一分。”

有了阎锡山的这份急电,促使了蒋委员长立即下定了决心,点了点头,当即对胡宗南道:“寿山,你马上回去,第51师以及第17军的两个师也归你统一指挥,立即向天井关发动进攻,务必在三曰之内夺回天井关!”

“是。”胡宗南闻言暗喜,当即挺身应道,领命而去。

目送胡宗南离去后,蒋委员长神情有些落魄的道:“健生,张兴汉如此难以对付,你对接下来的战斗有几成把握?”

白崇禧也脸色凝重的道:“委座,凭心而论,若论战术指挥与临机应变的能力,张兴汉远在你我之上,且对于现代化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运用,炉火纯青。

如果不是他的身份有据可查,卑职甚至都认为他与我们可能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此人行事作战指挥屡屡出乎对手意料,很多战例都是我们闻所未闻,更不曾有切身体会过的。

想不到东北讲武堂竟然能够培育出如此英才,客观的来讲,国家有此人才,民族有此英雄,甚幸,甚幸啊。

只可惜此人野心太大,委座与国民政斧如此厚待于他,已经位极人臣,但他却还贪心不足,所以眼下的战局是无可避免的。

除非委员长您愿意接受他所提出的改组国民政斧,进行全民票选。”

“哼,绝不可能。”蒋委员长当然不会同意,眼下时局虽然说对中央军略微有些不利,但他手底下好歹还有数十万精锐中央军,又有桂系等地方姓军阀的支持。

“那我们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白崇禧有些无奈的叹了声,突然又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对蒋委员长认真道:“委座,卑职倒有一个增加胜算的方法。”

“哦?有什么办法,健生快讲。”蒋委员长来了兴致,好奇的道。

“为激励三军将士奋勇向前,请委员长亲临天井关前线之济源县城坐镇指挥部队进攻,如果三军将士得闻委员长亲临,必定军心士气大振,届时三军将士用命,悍不畏死,前赴后继猛攻天井关,说不定旬曰可破。”白崇禧道。

蒋委员长闻言眉头微微一蹙,眉宇间有些狐疑的看了看白崇禧,见他眼中并无恶意,一片真诚,才微微放下心来。

顿了顿,道:“济源太过于靠前,安全难以保障,我看,我们还是坐镇洛阳,统一指挥全局作战吧。”

白崇禧眼中不可察觉的闪过一丝失望,心道你老蒋还是怕死啊,这点胆量都没有,还想与张兴汉斗?

不过想到这,白崇禧心中的一些疑问也豁然开朗了,难怪张兴汉能够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

良好的军队素质,先进的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张兴汉他本人。

他身为三军统帅,手握上百万大军,但每次都是逢战必前,无论孤军奋战,还是重兵攻坚,无论身陷重围,还是出国远征,张兴汉无不都是随军奋战在第一线。

与他手下的将士们共生死,同进退,如此三军激励,上下一心,无往不胜也。

但是,作为蒋委员长又有了他的顾虑与更深层次的考虑。

首先就是他知道桂系等地方实力派军阀与自己只是迫于形势的合作,面和心不合,如果有机会他们很可能会落井下石,摆自己一道,落井下石,取自己而代之。

再者就是张兴汉手下那支令人闻风丧胆的坦克突击部队与神出鬼没的伞兵空降部队。

虽然说他们要固守天井关与晋城,晋城也没有飞机场,但谁知道张兴汉一旦得知自己亲临前线,会不会派遣坦克部队不惜代价的猛攻济源县城。

或者说,谁也不知道,他张兴汉还有没有第二支空降部队。

所以蒋委员长他不得不小心谨慎。

生怕白崇禧等人在最关键时刻把他给卖了。

………………

晋城内,原晋绥军守备旅旅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