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483动摇(1 / 2)

加入书签

4月16日,差不多沉寂了三天的伦敦战场再一次变得热闹起来,超过200架各种型号的德国轰炸机出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轰炸价值的伦敦,a集团军似乎突然开始不在意伤亡情况,攻击变得凶残而且极具破坏力。

一辆四联装自行高射炮在上百名德军的保护下出现在了伦敦市中心,失去了耐心的德军用30毫米口径的机炮突袭了市中心的几栋重要建筑物,当德军攻上市中心的一片废墟之后,在那里竖起了代表德国的万字大旗。

战斗在这一天连绵不绝,德军拼尽全力开始逐个屋子逐个建筑物的扫清里面的英国守军,防御伦敦的英国士兵这才想起来德军的真正战斗力可不是前些天表现出来的那么温柔。

凡是被怀疑的地区都会被凝固汽油弹问候,因为冲突不断减弱逐渐平息的伦敦大火又一次燃烧起来,而且比几天前燃烧的更加猛烈。德军士兵从一旁越过熊熊燃烧着的建筑,成群结队的扑向另一处战场。

伦德施泰特一言不发的在自己的指挥部里看着两份文件,一份文件是元首命令其不惜一切代价攻占伦敦的命令,一份是这2个小时打下来,他收到的不完全的伤亡统计报告。

他知道如果不是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麻烦,元首阿卡多是不会签署和发布这样的命令的。在他的印象中元首比前线的将领们还要在意士兵的伤亡情况,这个高高在上的帝国元首在士兵的损失方面有点莫名其妙的小家子气,这一点勃劳希契元帅在私下里曾经解释过原因,这名元帅把元首的这种在意伤亡的习惯归结于元首出身低级士兵阶级,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才会如此。

现在能让元首下达不惜一切代价的命令,说明国内出现了一些麻烦,而这些麻烦需要快速赢得战争来解决。作为一个集团军的统帅,伦德施泰特显然不是白痴,他立刻就明白了高强度的战争让国内的反战情绪有所抬头。

人这个东西还真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在国难当头民族不兴的时候,往往一句口号就能让无数人支持,那个时候似乎抛头颅洒热血大家都是义不容辞,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过当国家强盛起来摆脱了危机的时候,同样的人同样的事情,却再也得不到掌声和鼓励,大家都会渴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对扩张领土独霸全球提不起一丝一毫的兴趣。

阿卡多没有过度的使用民族仇恨,也没有宣扬激进的种族主义,这其中的好处自然非常巨大,这个决定让德国在战争中保持了应有的理智和包容,并且提前给德国摘除了“不义战”的帽子。而且在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战争惯性给德国造成的后遗症,避免了一旦出现战争胶着的情况之后,德国国内经济的停滞和崩溃。

但是这么做其实也有坏处,这个坏处就是民族情绪煽动的不够彻底,那份保留的理智和包容在战争过程中就开始反思自己的得失,因此德国现在缺少原本被希特勒煽动起来的那种不顾一切的战斗心态,所以也就出现了这种尴尬的局面。

事实上在阿卡多的统治下,德国人一直不是依靠完全的扭曲情绪去发起对外的扩张战争的。在前期阿卡多主要是靠煽动人民推翻《凡尔赛和约》来聚拢人气的,也就是说阿卡多是依靠自身打破凡尔赛体系带来的声望上位的。在后期,德国扩张的根本原动力是阿卡多分配利益满足了资本家,这些资本家的支持才是德国百万大军横冲直撞的基石。

了解历史的阿卡多始终游走在民族主义的边缘,用扩大概念的“大德意志人”去模糊和利用危险的种族主义,他成功的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人民的承认,吸收了狂热分子和理智派的双重支持,这也是他能够打败单纯依靠狂热分子的纳粹党的根本原因:他比纳粹党为这个国家做的更多更激进,所以狂热分子转而支持他,然而他又温和的对待国内矛盾,所以理智派看好他,所以他才能胜过风头正劲的希特勒,成为这个国家的元首……既然好处他已经拿了,那么现在他也必须承受进行的不完全的“模糊种族主义”给他带来的麻烦还有后果。

因为他不经常使用纳粹党严格控制国内舆论并且毫不掩饰排除异己的激进方略,所以他并没有大肆抓捕反对他的人,也没有下大力气堵住这些人的嘴巴。他看过太多为了这个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他敬佩如同西克特还有卡尔?本茨这样的人,所以他不愿意对同样热爱这个国家的人下杀手。

所以这些压力现在经过阿卡多的肩膀,压在了英国本土前线指挥官伦德施泰特将军的身上。两个小时的疯狂进攻,已经让德军损失了整整2000名士兵,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今天的攻击停止之前,德军至少要损失1万5000人以上的兵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