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八十九章 平定扬州(120)(1 / 2)
许攸看问题还是要比袁绍长远,如果袁绍没有了身边重用的几位谋主,他也就真变成瞎子和聋子了,当然袁绍的优点是他能够礼贤下士,所以他能够网罗许多人才,可问题是他的缺点又是无法知人善任,所以才会是眼下这样的一个局面,而问题是袁绍却对此没有自知之明,并没有察觉到这些问题,在他看来自己用人天下第一,可真实的结果往往却是一些决定和任免不是随便拍拍脑袋想出来就是拍拍屁股想出来,根本就没有去考虑太多。
这一点刘澜可绝壁袁绍谨慎多了,就拿沛县来说,所有的改革这里都只是以试点为存在的,所以在这里的改革是找错纠错,如果成功那就推广,如果失败那就改善再施行,直到成功,所以就算是刘澜采用后世的一些先进理念在这个年代其实也有点像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不切实际的政策,可是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对刘澜还说他还真不害怕失败,因为他内心非常清楚他的变革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这个年代有点水土不服罢了,但只要方向正确,那就去找到困难在哪里,只要排除了这些,那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这无疑是刘澜概予大胆在沛县进行改革的勇气源头所在,但袁绍可就与他完全不同了,完全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他觉得很好的决定,往往演变成了劳民伤财的结果,而这与他身居高位出身氏族有一定关系,毕竟他并不了解民间疾苦,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而屁股决定脑袋,袁绍那就更没法与刘澜相提并论了,他用人全凭自己的喜欢,首先是重用河北士人,然后是重视心腹之人,至于所处的位置合适不合适,他是不会想那么多的,就好像这次安排许攸这样的谋士去做徐州刺史,看起来是一方大员,可他的职责却是防御秣陵军进攻青州的主将,试问他想出一些对敌的计策也许没问题,但是让他指挥作战,那就难免有点乱弹琴了,可对于这些安排袁绍可不会想这么多,完全就是用屁股决定典范。
而刘澜从他还只是单纯的将领时,他就是当世公认的将将大才,而当他成为一方诸侯时,又毫无疑问的是知人善任的典范,最少他不会做出外行指挥内行的事情来,首先是相表里选,这是每年所有要出仕的年轻士人都必须要经历的一道考验,从最底层的里长做起,在最底层磨练,一步步进入亭里再到县里。
对于儒家思想,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相表里选的用人方面,刘澜却是一万个支持,对他来说,看起来是更高级的科举制度,也不过是糟粕罢了,其功利属性的一面,并非一劳永逸的选材制度。
但是如果把科举和相表里选结合起来,刘澜深信或许能够碰撞出不错的火花,而他他也在尝试,虽然科举眼下是不太可能,毕竟太不现实,他真这样做了的话,那他连想都不用想,莫说是他治下的氏族,整个天下的氏族都会把他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相表里选那就不一样了,虽然刘澜依然采用着征辟与孝廉,但关键是儒家努力多年的相表里选刘澜居然真的去尝试做了,这立即就提升了儒家对他的好感,尤其是对郑学学子的吸引尤其多,如果联姻是打开立足江东的这扇窗,那么唯才是举的举措就是推开了江东这扇门,除了将过半世家拉到了他的阵营,关键是将那些盘踞在江东多年小吏家族也拉拢了过来,如果把江东氏族比作是好看的鲜花,那这些几代都在做小吏的家族则是绿草,他们虽然没有氏族们外部光鲜亮丽,可是在江东尤其是在民间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打开了窗户推开了们,刘澜祭出了真正的杀手锏相表里选,彻底将江东经营阶层拉到了他这边,虽然还有一些纨绔不化的氏族或明或暗排挤刘澜,但最少刘澜可用拍着胸脯说他已经拉拢了能够拉拢到的所有人。
必须要说江东的局势要比徐州的局势复杂多的多,这些盘踞几百年的家族对江东地方的影响力更是惊人,反过来说徐州,虽然也有氏族,但是这些氏族因为大汉朝几百年来的打压,其实真正能称之豪族的世家还真没有,放眼天下,徐州四大家族可能连名都排不上去,虽然他们在地方很有实力,但是和三河氏族和颍川南阳甚至是河北关西氏族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
这也是为什么刘澜在拉拢了徐州三大家族后便能够掌控徐州的关键,而在秣陵在丹阳,刘澜却发现徐州这套根本就无法套用在丹阳郡,而真正让刘澜头疼的一点是让刘澜头疼不已的丹阳氏族与真正江东的老婆氏族也就是吴郡氏族比,那更是一个天一个地。
虽然丹阳氏族和会稽氏族也都出现过一定分量的人物,但是却无法与吴郡的氏族相提并论,而刘澜为何没有在夺下丹阳之后就对吴郡会稽动手,反而是先解决九江的孙策,就是因为头疼吴郡氏族。
用无力拿下简单,拿下之后解决起来就难了,要么学孙策直接用最简单的方法,该杀的都杀了,也不怕得罪人,虽然最后被许贡门客反杀,但他这样的举动却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他不死,那孙家也就不会因为孙权年幼而与吴郡乃至江东氏族妥协,也就不会有后面孙氏只能守江东而五对外拓展的结局。
刘澜如果狠一些也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反正他与江东氏族或者说与这个时代的所有氏族都没有交集,可他真要这样做的话,那之后谁还会对为效力?这些世家到时候不仅不会出仕,甚至还会在他困难的时候背后捅一刀。
在换句话说,他也真不可能下得了这个手,吴郡四大家族,那可是为东武输送了大批能人,不提别人,光是一个陆逊就足以让刘澜垂涎三尺,不会轻举妄动了。
所以说刘澜和袁绍简直就是阴阳两极,这也是为什么刘澜能够成功的关键,而现在因为袁绍正是风头正劲的时刻,一系列的成功把内部与外部的很多危机都隐藏了下来,看起来他现在实力最强,势力最大,却不过是空中楼阁,风雨飘摇。
但站在最高点的袁绍却偏偏看不到下面已经岌岌可危的情况,所以袁绍的失败,郭嘉和荀彧不管是几胜几败的大论,都已经把袁绍分析了个透彻,可以说把袁绍的不足完全暴露在了他们的眼前。
而曹操需要租的事情则非常简单了,那就是借此机会来改变眼下天下的格局,关东的格局,而随着白马前线的两场胜利,本来对这一仗持怀疑态度的所有人,包括曹操在内,都立即转变了想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