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寿春之战(235)(1 / 2)

加入书签

不管凌操如何选择,必然都是最坏的结果,既然如此,已经是这么一个触底的结果,那么有没有反弹的机会呢?

这也是为何凌操会在邓当做出要死战到底后会犹豫,身为主将他考虑的自然很多,但别忘了一点,那就是既然已经坏到底了,坏到不能再坏了,那就如邓当所说的那样,他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在豫章,如果能够触底反弹,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那自然最好,就算输了,又能如何,反正已经是这样了,他还有什么好怕的,也实在没什么可输的了。

想到这,他快速向南昌撤去,当部队进驻南昌,而秣陵军追击过来之后,一切与数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攻守发生了变化。本来经过了几日的休整,九江军差不多也重新振作了起来,对守住南昌从上至下都有着十足的信心,甚至也都抱着必死的信念,但在这个时候,却突然发现,秣陵军压根就没有进攻南昌的想法。

看到这样一个结果,凌操三人都意识到了一丝威胁,尤其是凌操,额头已经冒出了一丝冷汗,这一刻不仅是不仅是他想到了原因,在场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秣陵军想要做什么了,或许他们就是要把自己困在南昌,等着主公再派兵前来救援吧。

如果主公不派兵,也会有办法,比如奔袭九江,每一个人在这个时候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心脏一下子已经悬到了嗓子眼,如果真如他们所猜测的那样,那么这一切或者是从一开始就是秣陵军计划好的,当然这比如是一次极其大胆的部署,但也足以说明了秣陵军有底气敢如此部署。

从中可以看出,秣陵军对击败他们,有着十足的信心,那么当一切都按照他们所谋划发展后,他们现在可能已经毫无还手之力了,当然再联系前日那一场夜战,尤其是近卫军的交手,让他们几人更是心有余悸,越发相信他们已经彻底没有了反败为胜的可能,甚至还基友可能在南昌城全军覆没。

~~~~~~~~~

当凌操等人想着该如何应对秣陵军的一刻,已经抵达南昌的秣陵军,开始结营,这一回再回到南昌,虽然只是遥望城楼,但很明显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改变,之前撤出来的将领尤其是朱皓,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而这一切自然是之前的那一场大胜所取得的结果。

消灭了最少两万九江军,面对守军不足两万人的南昌城,只要他们愿意,拿下南昌自然是手到擒来,但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愿意去打南昌,毕竟在此之前,黄忠已经将计划都策划好了,现在要做的,不过就是按照他的计划继续进行下去。

黄忠一行绕着南昌城一圈,招摇过市,这一切的目的是极其简单和明确的,观察敌军的防御,其次当然就是赵云,这样必然会对九江军造成极大的士气打击,而这显然是他们最希望见到的一面。

敌军的士气虽然经过调整,但三天时间,真的根本不可能有多大的改变,所以看起来一个个昂首挺胸的守在南昌城头,但是在看到他们之后,士气明显一泄,哪有任何哀兵必胜的样子,就这样的部队,放出来交战,黄忠有信心将其全部消灭,甚至这样的部队就算再多个几万人,也根本不惧。

观察完敌情之后的几人回到了大营,在中军黄忠才算是作出了最后的决定,不再对南昌进行合围,而是让出三门。

其实就算合围,以秣陵军的兵力也根本无能为力,就算是围三阙一也很难有希望困住九江军,所以他是不会犯与九江军相同错误的。

就像黄忠在开战之初对刘澜在战报里所分析的那样,一切都按照他的预期在发展,当然最大的变数还是在鲁肃这里,其实在最初的计划里鲁肃并不在他的计划之中,当然这也就是战场之上最大的变数,而正因为这一切巧合,也才出现了对九江军最大的一场胜利。

是他的部署当然更是运气,豫章一战,其实远比他最初计划乃至于之后的最终部署都要艰险,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他却明白这里面侥幸的因素很大,不得不说,从豫章之战开启到今日,运气始终都在他们这边,甚至连许褚都能在一次袭营中就将敌方主将韩当砍杀,这样的运气,反正他从军这么多年遇到的次数也不多,可想在如此鸿运当头之下,还有什么对手是不可战胜的?

尤其是对于黄忠这样老派的军人,最信谶纬与兵阴阳,对此甚至已经达到了深信不疑的地步,因此他到现在都相信这一切都是天意,是老天的意思,连老天都在帮助他们夺取九江,如此简单,所以既然有老天相助,那自然是万事俱备,只要继续按照计划行事,那就什么都不必担心。

因此,他深信不疑地相信最后一定会是他们夺取九江,毕竟如今在豫章的孙策军已经根本就没有继续一战的可能,而在九江的孙策军也彻底失去了守住九江的希望,所以现在不管黄忠作出围城打援还是奔袭九江的决定一点都不奇怪,说白了此刻不仅是黄忠包括其他所有人都对取得九江之战的胜利深信不疑,甚至连刘澜在受到战报之后,都对徐庶连说了三声没想到。

可以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黄忠便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刘澜想不到,可能连孙策和周瑜也想不到,至于接下来的事情,他也就不再过问了,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不用再为九江之战担心了,当然也就彻底放手,把九江之战彻底交给黄忠去指挥,之后会不会派关羽过去支援会根据局势,当然就眼下来看,摄山营前往九江的可能性也不大了,最多刘澜会把水军派过去,就眼下这个形式来看这可能已经是极限了,再多那就太抬举孙策了。

刘澜不在过问九江一战,他现在只需要过问结果就是了,一切都可以放心交给黄忠,当然如果是以往,这样的事情肯定不会发生,虽然黄忠名声在外,但刘澜心中还是对他存着一丝怀疑,这个怀疑并不是对他不放心,而是对他能不能指挥好秣陵军而迟疑。

这部队的士兵有些时候就如手中的趁手兵刃一样,如果兵刃不趁手,自然不可能发挥出百分百的能力,而部队也是这样,刘澜如果真要用黄忠,那一定是先拜将再让黄忠去选兵,但现在的情况却是黄忠帐下的部队都是现成的,他需要一步步去掌控,但这个掌控就要耗费太长的时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