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中国海军联合舰队的新舰(2 / 2)

加入书签

不过尽管德国阻止,可是曹跃还是一意孤行,誓言一定要向俄国宣战云云。

大清帝国仿佛出现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主战派是以曹跃为首的西北系官员,而主和派除了满清贵族外,还有一部分冷静的大臣,认为如果俄国人将重兵从欧洲调集到中国,那么遭殃吃亏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

主战派和主和派的争斗,持续了数十条,大家在朝堂之上吵个不停。

而曹跃作为主战派领袖,被描述成了为国为民的岳武穆,民间纷纷为曹跃立下长寿牌位,希望曹跃曹大人能够长命百岁,因为有了曹跃,中国人才能够挺直腰杆子过日子。

日本人又看不懂了,中国人这是在做什么,不是已经决定要打了吗?你们还在磨蹭什么?要知道,你们磨蹭一天,我们日本人就少一分胜算啊。

在太平洋舰队被中国人骗走之后,曹跃下令将太平洋舰队编入中国海军联合舰队之中,按照中国海军的习惯,9艘被俘的俄国驱逐舰被依次以飞字号开头命名,分别是飞虎号、飞狐号、飞熊号、飞豹号、飞鹿号、飞马号、飞狮号、飞猴号和飞狼号驱逐舰,与原中国海军的驱逐舰飞龙号、飞鹰号、飞霆号和飞天号驱逐舰合并在一起,总计13艘驱逐舰。不过俄国海军的驱逐舰很明显比中国海军的驱逐舰更加高大,甚至接近中国海军的巡洋舰吨位,不得不说俄国人造舰首先就是要考虑炮舰的承受能力,这一点倒是和德国海军造舰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5艘巡洋舰诺维克号轻巡洋舰,狄安娜号巡洋舰、阿斯科利德号巡洋舰、维京人号重型巡洋舰、帕拉达号巡洋舰也按照中国海军的起名习惯被分别命名为海忠号、海魂号、海魄号、海斗号和海跃号巡洋舰,再加上中国海军原本的6艘巡洋舰海天号、海荣号、海祈号、海琛号、海筹号、海丰号,中国海军联合舰队总计有11艘巡洋舰。

最后是6艘战列舰,包括太平洋舰队旗舰皇太子号战列舰、波尔塔瓦号战列舰、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列特为赞号战列舰、胜利号快速战列舰和佩列斯韦特号快速战列舰,但由于中国海军此前从未出现过战列舰,且这6艘战列舰其吨位也不一样,曹跃特批六艘战列舰暂命名为破风号战列舰、破敌号战列舰、破冰号战列舰、破空号战列舰,两艘快速战列舰被命名为御风号战列舰以及御敌号战列舰。

就这样,中国海军的联合舰队的军舰总数一夜之间达到了53艘,尽管暂时还不如日本海军军舰多,然而已经足以称得上是亚洲第二舰队了。

而对于俄国海军士兵和军官来说,这一周都是黑暗的,他们一觉醒来赫然发现,军舰上全都挂满了中国的铁血金星旗——从此之后就是中国的了。许多俄*官嚎啕大哭,还有一些俄国水兵准备反抗,发动暴乱。

旅顺总兵邓从功并没有让暴乱发生,他下令海军陆战队士兵开枪,打死了三个俄国士兵,然后将闹事的三百多水兵全部抓了起来,关在露天的铁笼子里,并且在旅顺建立起了一个俄国战俘集中营。集中营分为三个区,分别是男战俘区,军官区和家属区,军官区的生活条件稍微好一些,家属区的生活条件最好,最差的就属于男战俘区了。

对于这些俄国人的定位,上面也没有一个准信,因为他们还称不上是战俘,中俄毕竟尚未开战,且这次诓骗事件之中,中国是失信于人的。所以集中营的这三个区内,俄国人并没有遭受严苛对待,只是不允许任何人走出去,也不允许任何人来探视。

集中营还供应糙米饭面食青菜,偶尔有一顿肉菜,甚至邓从功还允许俄国人自己建立学校给小孩子们上课。而部分军官战俘们反映,他们的家属就在家属区,他们希望能够和家属生活在一起,邓从功非常人性化地提出军官家属们可以和军官晚上住在一起,但白天还是要分开。邓从功对俄国战俘集中营的管理非常有效,俄国人也不认为自己现在突围有什么意义,越狱之后面对着陌生的中国土地,恐怕还不如在监狱里安全。

曹跃获悉在旅顺的俄国战俘管理得当,没有引起纠纷,倒是很庆幸。

而在另一边,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勃然大怒,甚至从情报机关得知,中国海军已经迫不及待地给俄*舰上粉刷了油漆和涂料,连船舷号码以及名称都写好了。

东乡平八郞气得吐血,日本海军上上下下辛辛苦苦准备了那么久,结果让中国人捡了桃子。如果不是没有准备与中国人作战,恐怕他们一定会不惜一切再一次偷袭中国发动“甲午海战”。当然,低级军官的情绪控制不如高级军官,日本一艘扫雷艇在旅顺外围扫雷结束之后,舰长下令将水雷仍在威海口。很幸运的是,他们的行为被中国山东渔民见到,这些渔民立即向海军报告,海军马上组织排雷。随后几艘快艇开始对日本的鱼雷艇进行围捕,日本人本以为他们只是张牙舞爪,没想到距离在两千米的时候,中国快艇上的20毫米机关炮就直接开炮,吓得日本扫雷艇赶紧掉头就跑。由于快艇航程有限,没有追的上扫雷艇,他们发泄一样地对着日本扫雷艇尾巴开了几枪之后返航了。

东乡平八郞得知之后,并没有责怪扫雷艇的军官和士兵,但是勒令不准再有挑衅。当海军军官们集体上血书,请战中国海军的时候,得知东乡平八郞居然因为气得血而陷入昏迷之中,所幸医生把他给抢救过来了。军官们再也不说什么了,司令官阁下比任何人都痛恨中国人,他们还能锁什么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