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不该出现之人(2 / 2)

加入书签

这个年代北汉和辽国的朝臣自然还是应该颇有爱国之心的,不过因为王大世本来就是去资敌的,给了贿赂也没做过祸害辽国和北汉的事情,自然吃得开。那些一开始还心虚的汉辽文武观察了许久王大世在北国的私下作为之后,也只能理解为“这是一个极端仇视南人,崇拜北国的高丽国际友人”。至于为了这事儿去高丽国内探查消息的人自然也是有的,只是人家本来就是高丽海商,钱多钱少官府怎么管得着呢?

不过,这里面却有一个蝴蝶效应不小心起了作用:当初,钱惟昱在****王大世送上门来求破的外甥女儿、新罗末代王后的幼女金孝恩之后,便很放心地给了王大世大批钱粮去北地运作。临走的时候,钱惟昱不甘心白白资敌,还招呼王大世好生结好一些北国的文武人才,原本钱惟昱是想着有朝一日真到了讨伐北地的时候,可以多多少少有点民族主义的借力,也没真期望王大世做成什么大事儿,只是想让自己花了钱后多听个响儿而已。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钱惟昱也着重提醒王大世注意找几个人,其中便包括杨继业。

后世《杨家将》里吹嘘得犹如武神的杨老令公,历史上其早年的经历却是无人熟悉,便是史书也是一笔带过。钱惟昱对这一块原本不甚了然,以为杨继业如今已经是北国名将了,结果王大世到了北汉之后,行商贿赂资敌之间略一查访,发现北汉骑军中还真有一个叫杨继业的军官,但是只不过还是一个二十六七年纪的中级军官而已——这其中,钱惟昱忽视了杨继业的年纪和其成名的年代,要负很大的责任。杨继业真正爆发出国士之名,那也得将近二十年后了,与辽人的大战,则要再晚上五到八年,可以说是和辽人的耶律休哥、耶律挞烈同时代的猛人。现在才赵匡胤立国初年,三十岁不到的人才做到“副团长”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

王大世在北汉私下银弹外交的时候,便已经跟杨继业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当然,也仅限于不错的关系而已。建隆二年四月,王大世眼看自己即将离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对于钱惟昱曾经叮嘱注意结好的人才自然也更加上心盘算了一番。算计下来,钱惟昱交代的那几个英才,就属杨继业如今地位还低,算不上多被重用。思忖再三,便决定来一下狠的。

王大世在契丹和北汉混了将近一年,也知道北汉和契丹官场一些门道——比如如今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挞烈麾下最受宠的契丹族文官便该数南院枢密使室昉了(汉官当中最受信任的应该是幽州韩家人)。因为北汉与辽国是“叔侄之国”,刘承钧一直靠着辽国的南院大王罩着,所以每次派遣使者到燕京去的时候都会重金结好室昉,让他帮着在耶律挞烈面前说说好话。室昉这人属于收钱呢也不避讳,但是从不出卖辽国国家利益的人。如果刘承钧的要求有损辽国利益,他就会直接翻脸把贿赂交给耶律挞烈,然后直陈其情。

王大世摸清了这个情况,便趁着刘承钧又一次例行公事派遣使者去燕京进贡的时候,让人假借杨继业的名义,重金数万两贿赂室昉,假意求契丹人帮他私下在主公的正使那里美言几句。这种要求,室昉当然是不会拒绝的。

可惜的是,“杨继业行贿室昉以图美言升迁”这件事情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行事不密,结果发生了小范围的泄密……室昉当然不会认这种屎盆子,趁着事态发酵之前把自己给撇清了……

王大世不是什么智计卓绝的人,所用的反间计也非常幼稚。但是胜就胜在一个动机上——杨继业如今还只是一个虞侯呢!在常人的想法里,谁会花那么大代价陷害一个虞侯?而且动辄动用数万金?也只有认识到杨继业未来数十年发展价值的穿越客会去这么干了。

然后,杨继业便在运作之下“不容于北汉”,幸好他的家人——主要是妻妾和如今才五岁的儿子杨延昭——被一伙神秘富商救走了,杨继业才没有落得更悲惨的下场。北汉皇帝刘承钧也懒得过问这么一个“副团长”级别军官的去留,既然畏罪潜逃了也就不问了。

杨继业在六月初的时候被绑票一般弄回吴越的时候,钱惟昱也是大吃一惊。然后自然是宋江松绑的戏码,给杨继业亲去其缚,悔恨地温言劝慰说:“寡人在江左久闻将军乃当世骁将,时常在众臣面前称赞仰慕将军,但绝无陷将军于不忠不义之心。不意下属臣僚妄自揣测寡人之意,居然做下如此事端,实在是惭愧之至。”

人都到了这里了,而且别人动辄赏赐黄金千两、锦缎万匹给压惊;又说去留任从自便,如果留下直接从原职的虞侯升一级为指挥使,并且进入亲从军的铁骑都领五百精兵,若是赶上此番对大理国用兵的话,但有战功再行升赏……

杨老令公固然是硬骨头,可惜历史上北汉完了他也一样降宋;只是最后不肯降辽罢了。所以终究是个讲究“豫让众人国士”之论的人。刘承钧待他不过当个虞侯,跟着吴越王混前途无量,软硬夹攻之下,也就有了今日之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