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新时代 第220章 就那么干吧(求月票!)(1 / 2)
闪电划破铅黑色的天空,在国会大厦的背后忽长忽短地交叉闪现,这或许是最后一场春雨了,尽管随着大量的适龄青年应征进入国防军服役,但街头那些爱美的姑娘依然穿起了漂亮的夏装,而现在,这些举着花伞的女孩却不得不忍受雨水带来的凉意。
站在国防军军械局三楼办公室内的任立研打开窗户。一阵凉意从打开的窗户里冲进有些气闷的办公室,把粗大的雨点洒到墙上的挂图上。街上开始下起密集的骤雨。
“雨似乎比刚才又大了一些。”
“一场春雨一场热,这场雨下过后,天肯定就热起来了!”
朱翔随口说了一句,然后又埋头在一堆统计报表中。
尽管早在十五年前,刚进入大学时,朱翔就以统计方面的天赋,而受到大家的称赞。但在面对眼前的这么一堆从印度空运回国的调查报表,仍然让朱翔感觉有些头痛。
这些报表看似并不复杂,只不过是印度战场上坦克中弹的图样,而作为一名分析员,朱翔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把统计计算出坦克各个部位的中弹概率和中弹种类,这个活看似简单,但其间却非常复杂。
“呵呵!夏天?你我早就过了站在路边看风景的年龄了不是吗?”
任立研摇了摇头,看看手表。
“嘿,都六点过了,走吧!一起去吃点东西,回来再加班!”
“是,任长官……”
朱翔说笑着作了一个敬礼的模样,两人是老同学,只不过任立研比朱翔这位半路出家的军人,早进入国防军几年,军衔自然也就高些。
随后把办公桌上的文件收拢来后,任立研才走到衣架边取出防风衣,随后两个人便朝办公室外走去。离开办公室后,两人便冒雨向一辆停在军械局大楼门口的出租车走去,在朝出租车走去时,路对面一张海报吸引了任立研的注意,那是一张宣传海报,号召人们节约钢铁,更多的钢铁可以制造更多的军舰和坦克。
“节约一根铁钉,可以制造一发子弹!”
“我们一年生产六千万吨钢,海军和商船署张嘴就要走了1200万吨,然后陆军、接着是空军,还有农商部,几乎所有的部门都要钢、要钢材,似乎一夜之间,咱们的钢铁都不够用了,上个月,中央公园管理处向市议会提议,希望将公园椅子更新,你猜怎么着,他们在市场上买不到铁椅架,停产了!”
顺着老同学的视线望去,朱翔开口道出了一个旧闻。
“一千多万军队,上百万辆汽车、两万架飞机、几百万吨军舰、两千万吨商船,都是用钢铁堆出来了,像这种商品停产到是再正常不过了。”
任立研若有所思的接了一句,这场战争看似顺利异常,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却是对整个中国工业界的考验,实际上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超负荷运转,以便满足如吞金巨兽一般的国防军的需求,而且还不仅仅是国防军。
亚洲的复兴计划已经展开了,几千公里铁路、十多万公里的公路,这些挂着提高南洋独立国家交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交通建设,尽管是以服务国防军军事行动为前提,但同样耗费了大量的钢材,而且还有一大批工厂的新建,机床、厂房等等都需要钢铁。看似庞大的6000万吨钢,根本不能满足整个国家的需要。
不一会儿,他们就一起坐在出租汽车里,在大雨中缓慢地经过上下班时间拥挤的73号大街。
“你是一个老西北了,怎么有什么什么好的介绍?”
望着雨中的街道,朱翔时不时的还是会把眼睛投向街头的那些年青的女孩。
“噢,去老吴饭店吧!他那里的大厨都快60了,就是征兵也征不到他,省得像上回一样。”
“就听你的!”
朱翔咧嘴一笑,同时看了看出租汽车司机。
“师傅,麻烦打开收音机!”
朱翔朝前探了一下身子。
“让我们听听新闻。”
可是司机转了几个台后,并没有什么值得一听的新闻,最后司机还是把台重新调回了音乐台,相比于那些新闻,音乐显然更好听一些。
“我不知道你想听什么新闻,”
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音乐,任立研笑了一下。
“除了德国人又离莫斯科近了几十公里之外。”
“嘿!这德国人看起来到是一付能打的样子,按照报纸上转的德国报道,这才多长时间,德国人至少干掉了红俄150个师!”
朱翔并没有控制自己情绪,完是是一副兴奋的模样,实际上,甚至于一部分俄裔移民都对德国的胜利感到“欣喜”,当然只是极少数,不过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德国人的胜利反而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至少有人去捧那群红鬼了。
“德国人赢得的很干脆,大清洗几乎毁掉了红军,他们在芬兰的表现,还不如……嗯!咱们国内的那群学生!就是换成意大利人去打,也不至少打成那般模样!”
对于苏军的战斗力,任立研并不抱一丝的信心,毕竟三年前的苏芬战争已经证明了一切,他们空有几百万军队,上万辆坦克,不过是一群纸铸的军队而已。
“哎!对了,最近好像有一些议员认为咱们应该放开对苏俄的军事禁运……”
“可不是!我敢打保票,那帮子议员肯定是收了红毛子的票子了,要不然怎么一个劲的替那些红毛子说话,照我说,长官,咱们现在应该和近卫军一起,越过乌拉尔,横扫欧罗巴!”
朱翔的话未说完,开着车的司机便颇为不满的接了一句。
听到司机的话,朱翔和任立研彼此对视一眼,二十多年宣传直接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国人对苏俄的反感。
“长官,你说国会会不会真的放开那个什么禁运?”
“也许会。不管是实业界还是那些政客,都不愿意把大把的钞票朝外推,按照他们的说法,即便是他们不从中国买军火,美国人也会把军火送给他们,报纸上不是说那个罗斯福的个人顾问去了莫斯科了吗?指不定就是想帮他们。”
朱翔慢腾腾地回答着司机的问题。
“***美国佬,自家的事还没收拾完,就***管这种闲事,长官,你说咱们的海军是怎么了,连他娘的小日本都快把夏维夷占领了,咱们的海军打从打了那场海战,就没什么消息了。”
“占领夏维夷?恐怕瓦胡岛还得让日本人再啃上几个月。”
“两位长官,这不是什么新闻了,你们没听说吗?”
出租车司机有些诧异的看着两位长官,他们不新闻吗?
“日本人已经空降瓦胡岛了!”
国务院大厦这座高为99。9米的外形带有中式古典风格的现代建筑,如果刨除这栋建筑的政治意义,在高楼林立的西北市,他并不显眼,但是除去他的政治象征外,这座占地3。896万平方米的建筑,却有着“垂直城市”之称,当年受限于有限的经费与高昂的地价,使得设计师只能在有限的空间,打造出一个“符合体面”的中国最高行政机构的办公场所,以及国务总理的官邸。
那些年青的设计师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大胆与想象力,在这座99。9米高的建筑内部将打造三个别致而精美的“空中花园”,一楼向公众开放的国务院大厅,20楼总理官邸,顶楼的空中花园,这些设想师的想象力令国务院大厦在世界各国行政建筑中,以其另类的精致和风景而闻名。
当和过去一样,一楼的特工在不锈钢庭柱上挂起精美的红色拦索,宣告着国务院一楼的开放结束,数百名游客离开国务院大厦时。
在20楼的总理官邸内,那被视为中国园林设计代表之作,以再现自然山水为核心,把建筑和自然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似真似幻的有着“天人合一”之感的总理花园的绿色间的卵石小径下,司马右手夹着一根香烟,穿着一双软底步鞋来回踱步。
富氧的新鲜空气和人工溪流、小瀑的流水声,隐隐的还可听到鸟鸣,这些鸟是特意设立的鸟窗进入,在往日即便是心情最恶劣的时候,只要置身于这处片虽由人做,宛如天开的园林内,心情也会很快好转,但现在,置身其间的已经一个钟头,心情依如先前一般恶劣。
双眉微锁,细长的眼睑微合,盯着脚下鹅卵石,在过去,司马或许有时会有些闲情,思量一下这些漂亮的鹅卵石是那个省提供的,当年国务院大厦的修建,几乎每一个省,都送来了一些当地的礼物——少量的建筑材料、树木、花灌,对此国人并不觉有扰地之意,这似乎代表着宇内归一之味,这些鹅卵石有的来自长江,有的来自珠江,也有来自黄河的,总之这代表着什么。
而现在司马却没有心思思考着这些,但同样的在思考着什么,偶尔不时地把烟送到唇中,在抽烟的同时,眉头再次紧锁,熟悉司马的人都知道,这正是他陷入紧张的思考,面对棘手问题时所特有的神态。
距离总理十数米外,隔着一片假石看到总理的这般模样,一名特勤局的特工和同事交流了一个眼神,两人都读出了对方的想法。
总理似乎被什么问题困扰着!
在这个庭院,总理是放松的,尽管对于这些特勤局的特工而言,同样意味着安全,毕竟周围厚厚的防弹玻璃窗和防爆墙,顶楼的狙击手使得身处其中的总理不可能有任何威胁,但这个念头也仅仅是一闪而过,随后两人还是和过去一样,同总理保持着视线距离,保持着一如既往的警惕。
“就要开始了!”
走在小桥上的司马看着小溪中花花绿绿的绵鲤,在唇边喃喃着,三个小时前,得到那份情报后,一开时自己似乎还可以接受,但是慢慢的却……
对于日本自己绝无一丝好感,对于美国或许有些好感,但自己却似乎乐意看到那一些,甚至于为那个计划雀跃,只差欢呼。
为中国除一大敌!
一直以来,这或许是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无论是日本或许苏俄,自己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除掉他们对中国的威胁,甚至可以做到不计代价,但美国呢?或许只能通过另一种方式,去剪除他在未来对中国所形成的威胁。
而即将或者也许已经在瓦胡岛在檀香山上演的那一幕,只是这个计划中必要的一个部分。
“曾经……他们为了利益可以牺牲中国,现在就让他们去牺牲吧!这就是取回一丁点利息而已!”
尽管在心下如此劝慰着自己,但只要一想到老照片中那扬起的武士刀和刺刀上挑起的婴儿,在对日本人的恨意加深一分的同时,同时却又不能不去同情那些檀香山的平民。
平民何罪?
“死道友,总好过死贫道!”
深吸一口香烟,司马在唇边喃喃着,他们的死活与自己无关,自己或许有道义上的责任,但却同样有道义上的义务,中国的人命远比美国的人命更贵,死美国人,总好过死中国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