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新时代 第122章 不愿 (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8月15日,星期五。

参加阿金夏海湾大西洋会谈的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携带着英美国两国首脑在大西洋会谈上一致同意的对华声明,先行一步回到了华盛顿,以交由国务卿赫尔以及远东问题专家讨论。

“措辞是不是太过严厉了?我觉得我们的有必要使文件的措词稍微再缓和一点,以免引起中国方面的误解,以至中国方面会把这当做一份挑战书接受下来,中国人或许会利用这一文件煽动国民情绪的挑起战争!”

看着韦尔斯带回的总统批准的对华声明,赫尔国务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几乎不是什么对华声明,根本就等同于最后通牒,真正意义上的最后通牒。

美国政府已经在月前向中国发出的措辞严厉的警告。而那份警告已经引起了中国的不满和反感,中国国内的舆论随着美国的警告发生了变化,“我们对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和平不再抱有任何希望,无疑现在任何对美和平问题的协商,都在美国越趋强硬的态度下变成了懦弱的让步!”

如果再递出这么一份包括警告、最后通牒、冻结资产以及贸易禁运的声明,那么无疑是在等于逼迫中国向美国宣战,面对这份最后通牒,中国人妥协的可能性是多少?

“在我返回华盛顿的时候,总统曾特意交待过,我们可以充分研究、讨论这份对华外交照会!”

萨姆纳。韦尔斯转达了总统的意思,总统和丘吉尔希望借助经济制裁表达美英两国的态度,一方面迫使中国从东南亚撤军,从而维护东南亚现状,而在另一方面则是迫使中国做出选择。

上一次战争结束后,没过几年,中德两国在战争期间的秘密交易就不断被揭露出来,尤其是在过去一年中,大量的关于中国战时对德秘密外交的内幕,更是成为舆论界关注的重点,这个国家信奉的外交政策与他们口中正义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外交政策是出于利益游走在钢丝绳之间。

在这场战争中同样如此,战争刚一爆发,其就充分体现了那种投机外交政策,向英国出售大量的阵旧装备,在英国无力支付时,德国向其伸出“友谊”之手后,其即不撕下伪装,以“自由贸易为借口”支持德国人,中国的这种危险的外交政策以及过去一年中发“建立自由亚洲”为核心的扩张政策,令美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与中国紧张的关系。

如果说总统想卷入战争,那是卷入欧洲的战争,而不是单纯是与中国之间的战争,总统之所以一再逼迫中国人,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迫使中国人表明自己态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作为一个投资者,这个国家拥有庞大的战争潜力。

一但美国卷入战争,假若早期战局对美国、英国稍有不利,以中国的那种投机心理,他们反而有可能从太平向美国发起全面进攻,从而实现他们的那种“自由亚洲”的最终目标,

“总统已经决定了?”

萨姆纳。韦尔斯的回答让赫尔知道自己问了一句废话,既然总统已经和丘吉尔达成了协议,显然是已经做出了决定,使出最后的杀手锏迫使中国做出实质性的让步。

“韦尔斯,我们要知道一但中国人拒绝这份最后通牒,我们到时可能要面对的问题是,要和一个拥有5亿5千万人的国家打仗,加上他们的侨民,中国的人口超过6亿!而且他们的工业力量并不逊于美国!”

萨姆纳。韦尔斯耸了耸肩膀。

“至少我们的石油他们多不是吗?而且我们清楚的知道,在太平洋上,无论是中国或是美国,两个国家想击败对方都非常困难,我们唯一的赌注就是,中国人做出最终妥协!接受我们的和平建议,同时做出最终的表态,假如是日本一切问题都可以很容易的解决,但是中国……在我们卷入战争之前,必须要确定中国的态度是明朗的!”

“亨利有什么看法?”

想起同总统一起参加会谈的亨利,赫尔连忙反问了一句,难道亨利也赞同对中国宣战吗?亨利算是半个亚洲问题专家,他显然被留在了总统身边。

“他不赞同这一切,但是却无能为力,我们都知道,总统先生已经决定的,是他人不可以说服的,知道亨利最后说了什么吗?只有说了一句“总统先生,我想我是否可以现在起草一份停战条约!”,对未来他很悲观!他坚信中国人绝对不会接受这个最后通牒!而且会向美国发出美国不可能让步的最后通牒!”

“谁能乐观呢?如果中国人拒绝的话,许是真的如那些人说的那样,美国将有三分之一的青年人死在战场上!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现在的中立,实际是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一个一次彻底击败美国的合适时机,到那时一切都晚了!所以我们只能如此!”

赫尔无奈的摇了摇头,尽管同样赞同美国卷入战争,但是却从未曾想象过同中国的战争,这个国家实在是太过庞大,而且远隔重洋,如果中美之间真的爆发战争,那么可以看到胜利的希望吗?

德国、日本、苏联、意大利,他们敢向美国宣战吗?或许等到他们占领了全世界之后,就会向美国宣战,到那时美国将无法挽回一切,至少现在还是可以挽回的!而中国的这种摇摆不定,却使得美国不能不认真对待,出现在一个敌国并不可怕,可怕是一个永远不知道什么对你下手的国家,而中国就是这样的国家,他们会在时机最合适的时候作出选择,但谁也不敢保证未来会一切顺利,假或轴心国击败英国赢得整个欧洲,等待美国的将是东西两个方向的全面进攻。

这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并愿意发生的,正像总统说的那话“假如中国拒绝了接受这份声明,不论我们是否愿意,都需要和他进行一场战争,同时我们也知道,英国战斗下去的理由!但若是中国接受这份声明,我们将赢得未来。”

“这份声明将在总统先生接受吴哲明大使递交国书后,由您递交给吴大使!”

萨姆纳。韦尔斯最后补充了一句。

仔细的最后一次翻看着这份由总统和英国首相商定的对华外交照会,赫尔可以想象的出,这份照会递交给吴哲明大使后,它将代表着什么,但愿在总统回到白宫后一切仍然可以挽回。

8月17日,结束大西洋会议后返回华盛顿的罗斯福,几乎是在刚一返回白宫,就立即同赫尔国务卿进行了数小时的谈话,尽管赫尔再一次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仍然遭到了罗斯福的拒绝,接着便是同吴哲明大使的会谈。

和对待任何一位大国大使一样,在接受新大使递交的国书后,罗斯福便邀请吴哲明大使随自己到椭圆型总统办公室内谈话,态度如一如既往的和蔼,依然带着那种标志性的微笑。而且还主动提起了自己同丘吉尔的大西洋会晤,毕竟随着《大西洋宪章》在今早的发布,全世界都知道了罗斯福与丘吉尔的见面。

在结束了最初的寒喧后,罗斯福一边拿着文件,一边言归正传。

“我、赫尔国务卿和贵大使,都念念不忘维护太平洋和亚洲的和平,但是有人不这样。”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罗斯福似乎是以主战论者众多的那种口吻说话,但吴哲明还是隐约听到出了对方的意有所指。

“对,在第三国恐怕就有人渴望太平洋爆发战争!但是无论在任何时候,中国从来只有一个希望,即太平洋的和平!”

吴哲明的回答让罗斯福一惊,心中不再轻视这个海军军人出身的外交官。

“美国、英国都希望太平洋保持和平,但有的国家却喜欢战争,就是在太平洋上没有军舰的那个国家!”

所有人都知道这句话是暗指德国,随后罗斯福双继续说道。

“我本人以及赫尔国务卿及贵大使,都不是外交官出身,因此,我的言行也许不符合外交惯例的,不过,现在我要讲的,即不是外交文件,也不是备忘录,只是把我想讲的话,写成一份书面的东西罢了。”

罗斯福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后,便由赫尔国务卿照本宣读了那份被赫尔视为“最后通牒”的对共和中国警告书。

“……如果说中国政府奉行以武力或武力威胁对亚洲其它国家实施入侵或计划,并在今后采取某些手段,那么,美国政府就不得不立即采用他认为保护美国和美国人民的正当权益、保障美国安全所必要的一切手段,将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对抗措施,即使是引起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战争,也在所不计。”

在听着这份罗斯福总统先前所谓的“自己想说的话书面东西”所涉及到的包括警告、最后通牒、冻结资产以及贸易禁运的内容,吴哲明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甚至于连同最基本的外交礼节此时都已经忘记,只是恕视着眼前的罗斯福,自己曾想象过尽一切可能去避免中美之间的战争,但是现在看来,美国人尤其是面前的罗斯福,正处心积虑的一步步把引发这场战争,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中国向美国宣战!

他们口口声声指责中国正在破坏亚洲和太平洋的和平,但却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刺激着中国,通过自己的行动恶化中美之间脆弱不堪的信任。

“总统阁下,我代表我国政府接受贵国提出的这份所谓的“自己想说的话书面东西”,我想或许可以用最后通牒形容它更为合适不是吗?”

回顾全世界外交历史,吴哲明实在是想不出来,除了“最后通牒”,还有什么更能形容这份“自己想说的话书面东西”。在赫尔宣读完毕后,吴哲明强压下心头的怒火,接下了这份最后通牒,同时环视着眼前的罗斯福总统和赫尔国务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