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时代 第45章 俄罗斯之阴霾(尽可能加更!求票中!)(2 / 2)

加入书签

“我知道了!谢谢你!奇米扬卡,你准备好去远东了吗?带着你的家人!等你到了远东开展一切之后,到时自然会有人和你联系,一切都按照原定的计划。这是五万英镑!还有你的新证件,恭喜你!临时政府的滨海边疆区事务特派员!在那里你会有新的机会。”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冷峰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从桌上拿起一个纸袋开口说道,这些钱是为他准备的活动经费,而特派员身份却是冷峰通过一些渠道为他买下的,至于这些行动,实际上冷峰自己私自决定的,经费也是从其它活动中挤出来的,在没成功之前,冷峰自然不会告诉任何人。

“老板,谢谢你!我走后……您多多保重!”

接过纸袋后奇米扬卡恭敬的说道,奇米扬卡知道这些天自己上下奔走联系老板和那个人的见面,自己的身份就已经暴光了,离开这里是最好的选择,远东那个地方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

对于奇米扬卡而言,无论是在彼得格勒或是在滨海边疆区,自己所需要做的仍然是为眼前的老板服务,这一点并没有任何改变。作为一名日耳曼裔的俄罗斯人,奇米扬卡选择为眼前的老板服务,并不是因为族裔,更多的是因为其它的一些原因,当然并不仅仅只是金钱,这其中还有很多东西。

“……俄国临时政府的进攻没有打败德国人,更没有像他们想象那样,借机除掉社会民主工党和革命委员会,相反,他们把自己在军队中的合法性颠覆了。进攻的惨败、装备恶劣、缺衣少食、后方的土地问题迟迟没有着落,这一切问题都会让那些愤怒的士兵迅速左倾,成为下一波革命的主力军。临时政府的这次进攻给他们自己挖好了墓穴。”

放下手中的调查部转来的俄国情报简报,司马笑容满面的对眼前的石磊说道,这应该是最近司马听到除了公使团已经原则上同意和北方政府展开关税谈判之外,最好的一个消息,甚至于比先前轰炸机部队彻底推毁了一辆搭载着俄军的列车,炸死炸伤数千名俄军,更让司马兴奋。

在这个时空之中,俄军六月攻势的惨败和损失,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俄军的损失,西南方面军几乎成为了历史名词,俄军在前线全面崩裂,以至于德军几乎是进行着行军式的追击战,甚至于德军根本都没有意识到俄军竟然会崩溃,他们根本没有组织任何阻敌作战。

“老板,我觉得,现在德国最高陆军指挥部的将军和参谋们恐怕都没有料到,竟然会在东线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七天推进300公里,平均每天40多公里,德国人不是在打仗,而是在行军!如果照这样下去,德国人很快就能打到彼得格勒!”

尽管石磊不是一名军人,但是当看到俄军的六月攻势竟然是这么一个结局,尤其是俄军的兵败如山倒之势,让石磊诧异不已,因此才会这样感慨。谁能想到原本看似强大不无的俄罗斯,现在竟然会是这个模样。

“四石,相信俄国人的惨败,会更加坚定德国人的信念,突劂斯坦一年至少四百万吨粮食、二十万吨棉花对于现在的德国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更重要的一点是,巴库的石油!巴库的石油产量大约占到全世界的19%!去年巴库的油田开采了超过1000万吨的石油!德国的陆海空三军都需要石油,没有了石油他们的舰队就不能出海,空军的飞机就不能起飞,甚至于连忙工厂的机器都无法开动,面对着石油、粮食、棉花等等德国人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而现在看到俄罗斯已经无力保护怀中的金娃娃,德国人就会提前动手,到时也许我们的机会就到了!”

对于石磊的感慨司马并不觉得的意外,在欧洲的俄军的表现的确出乎人们的意料,但是司马知道在历史上,俄军还会有另一个惊人的表演,上千万俄军几乎是一夜之间消失了,他们带着枪、骑着马利用一切交通工具,纷纷离开了前线,响应着那个有些变态、甚至于荒谬的“让本国政府失败”的通电呼唤。

“老板,德国人动手和我们的机会有什么联系。”

对于老板用有些期待或者说是雀跃的口吻形容这一切,石磊有些不太明白,德国人在高加索动手,除了到时可以摆脱突劂斯坦这个包袱之外,好像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

“四石,西南前线的惨败震惊了俄国后方的民众,社会民主工党一定会首先站出来支持前线反战士兵,以打击临时政府,甚至于鼓动那些士兵、市民解散临时政府。现在临时政府完全是在这里苦撑着,西南的这场惨败不足以导致临时政府的垮台,但是如果他们再失去了高加索,临时政府就是再有回天之力也无法改变,临时政府即将覆灭的事实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快临时政府倒台的速度,临时政府一天不倒台,他们一天不同德国人媾和,那么协约国就不可能支持我们在西伯利亚自由行动。”

司马侧望了一眼墙上的地图解释道,现在西北军在后贝加尔聚集了十三个师二十多万军队,只有临时政府倒台了,西北军才能在西伯利亚自由行动,否则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一但临时政府倒台,到时那个人和那个政权上台之后,西北就拥有和协约国谈判的先决条件,无力从欧洲战场抽身的协约国必定会支持西北在西伯利亚的自由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至少到那时无论做什么都不再束手束脚的。

“四石!有时候为了国家的利益,短期内消除威胁,我们不得不同一个可能会产生更大威胁的人合作。可是除了他们,又有能谁能推翻临时政府,退出战争。和整个协约国为敌呢?”

望着地图上几乎以环绕之势半包围着中国的俄罗斯,司马摇头叹息道,如是不是没有选择,司马绝以不会选择和那个人合作,但是现在司马却根本没有选择,西北边防军不可能在后贝加尔打这场对峙战争,对峙必须要结束,但是临时政府不垮台,那个人和那个政府不上台,那么协约国就永远不可能支持西北在西伯利亚自由行动。

决择,有时候就是这么困难,那个人和他的所创建的政权,所释放出的威力是司马不能忽视,当然也少不了他的破坏力,正因为如此司马才会犹豫再三,先前在俄罗斯的一切布局,就是为了消除变革后的俄罗斯的威胁,而现在面对着俄罗斯临时政府的威胁,司马不得不选择和那些人合作。

“他们现在已经过街老鼠了!”

当一名穿着哥萨克制服的士兵,走进饭馆的时候,冷峰看到餐厅里几乎全体的人都站起来,鼓掌欢迎这名哥萨克士兵,看着人们的这般模样,冷峰在心中自语着,这些天,镇压社会民主工党的哥萨克兵成了彼得格勒大多数市民心中的真正英雄,他们在这些公共场所受到欢迎自然没有任何疑问,在戏院、电影院和马戏团举行晚会捐钱送给受伤的哥萨克兵和被杀的哥萨克兵的家属。

当俄军的六月进攻遭受惨败后,受各方压力的临时政府总理李沃夫等立宪民主党人提出辞职后。在7月14日,临时政府了进行第二次改组,克伦斯基被捧上总理宝座,同时兼任陆海军部部长。

刚一上台的克伦斯基面对着彼得格勒的混乱局势,便利用部队的爱国热情,他向在这次运动中保持中立的卫戍部队出示了不知从哪里弄到的证据,指控社会民主工党领袖乌米扬诺夫是德国间谍。

彼得格勒的混乱是乌米扬诺夫和社会民主工党配合德军而制造的。他的手段起作用了,曾宣布中立的卫戍部队转向了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方面,他们的立场影响到了示威参与部队和工人群众。

从一周前,临时政府从前线征调的队伍接二连三地抵达了彼得格勒,骑兵师、顿河哥萨克团、轻骑兵师、伊兹波团、小俄罗斯团、龙骑兵团……。同时,在前线俄军溃不成军,德军突破了俄军临时构建的防线,向前又推进了几十公里里。受到临时政府控制和支持临时政府的报纸尽力夸大失败,甚至泄露军事秘密亦在所不惜。

前线的失败震动了后方,临时政府把社会民主工党和德国人联系起来,乌米扬诺夫被宣布为德国间谍,发布逮捕乌米扬若夫、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的命令,军队和反间谍机关在街上检查通行证,到处抓人。塔夫利达宫里尽是谴责社会民主工党搅乱国家、私通德国的言论。

面对着威胁,根据社会民主工党的会议决定,乌米扬诺夫躲了起来。但是报纸并没有放过他,形形色色的标题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如《乌米扬诺夫的所在地》、《乌米扬诺夫被捕了》、《乌米扬诺夫在哪儿?》,有时还会报出“轰动的消息”,如《乌米扬诺夫已在德国》、《乌米扬诺夫迁居瑞士》,还有描写乌米扬诺夫是如何躲到国外去的短文:有说坐潜水艇的,也有说乘飞机的。

当吃完饭的冷峰走出饭馆之后,朝前走了百十多米,在经过一处广场的时候,冷峰看到一群市民在广场上围观着,伴着这些市民有些激动的骂声、训斥声,臭鸡蛋、烂菜等等杂物,被激动的市民扔到了广场中。

冷峰只看了一眼便接着朝前走了,在广场中央的是前几天参加游行的机枪团的战士,克伦斯基在控制了彼得格勒的局势之后,立即解除他们的武装,同时把他们集合在广场上,任由那些市民公开对他们进行侮辱。

在冷峰看来,克伦斯基无疑不是一个合格政治家,至少从这件事上来看,像这个时候那怕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收买人心是最重要的,今天他们这么侮辱机枪团的几千名士兵,就等于把机枪团推到了对立面,这些人会成为社会民主工党的坚定支持者。

“你好,马克鲁姆先生!”

当冷峰走进那个约定的小巷道中的时候,在巷道中的两个工人模样的俄罗斯人开口对冷峰说道,两人在说话的时候,不时的向冷峰的背后打量着,生怕有人跟踪这个布里亚特人。

“你们带路吧!”

马克鲁姆是冷峰的现在的化名,冷峰看着这些人这般小心的模样,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小心,现在的社会革命工党已经不像先前的那般可以招摇过市。而现在他们即将带自己去见他们的领袖,当然会小心再小心,他们可不想自己的领袖被士官生们大卸八块。

自从两天前的7月22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工兵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宣布临时政府“是挽救祖国和革命的政府”后。当天,临时政府的就开始在彼得格勒执行起了挽救工作。

加米涅夫被逮捕,社会革命工党革命委员会和报馆被捣毁……。临时政府把参加游行的卫戍部队派往前线,命令所有工厂的工人赤卫队在三天内交出全部武器。支持临时政府的士官生们在到处抓捕社会革命工党的成员,然后在半路上将其枪毙或用刺刀刺死,在来的路上冷峰无意碰到了数队士官生自行处决犯人的场面,而此时社会革命工党和革命委员会早已经完全转入了地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