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印象(1 / 2)

加入书签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小市民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小市民前进的最大动力。ps:求月票!拜谢中!)

在从孔家庄火车站下车之后,感觉到一阵口外刺骨的寒风吹来,这让邵振青有些不太适合的忍不住颤抖了一下,忍不住裹了一下身上的大衣。

适合了一下寒风之后,邵振青才开始打量着眼前的这个被国内报界称为“中国鲁尔区”的西北工业区的门户,之所以称这个孔家庄火车站为西北工业区门户,实际上是一些好事的报纸所称。

原因无他,因为从在这里下车之后,你就会立刻感受到西北的气氛,正如之前其它报社的新闻上所说的那,在孔家庄火车站,邵振青的确看到了报纸上描述的蓝色的三轮货车、穿着蓝制服的西北公司工人,但是邵飘萍注意到,更多的却是穿着各种新旧不一服装的妇女和儿童。

因为同车的关系,邵振青知道这些妇女儿童,大都是从口内各省搭车来找她们在此务工的丈夫、父亲,因为他们的丈夫、父亲从公司分到低价房,所以可以把家人接来和家人团聚。

一路上邵振青从这些妇女的口中知道了太多关于西北公司的故事,正如报纸上报道的那样,西北公司是一家对员工实行高福利待遇的公司,其对员工的待遇普遍高于国内现在任何一家企业,不过在邵振青看来这应该和西北公司从事的利润较高的机械制造有关。

作为《申报》驻京的特派员,一直以来邵振青都是在揭露北方政府以及北方军的丑闻做时评,虽说对西北公司已是慕名已久,可怎么奈因为经费问题,所以未能成行,只能从外界报纸得知西北公司以及西北工业区的情况。

直到数天前,邵振青接受了一位友人的赞助,所以此次西北公司之行才得已成行,邵振青希望自己能够对现在国内风头正劲的西北公司、西北工业区进行最详细的报道,顺便了解一下,这个被在日本报界被称为“阻碍日本复兴之手”的西北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集团。

“这次来这,一定要弄清楚现在大家口中的中国的东印度公司到底是什么样子!希望这次自己没有白来一趟。”

看着车站外熙熙攘攘的路人,邵振青嘴角稍带一些笑意的底声自语到,如果说数天之前,在邵振青看来西北公司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而已。

虽说这个企业已经成为了中国实业进步,甚至达到或者世界先进水平的象征,也被一些人称为中国的奇迹以及实业希望所在。

但是因为那篇在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多家报纸同时登出的文章之后,邵振青对文章中描述那个以军法管理着工业区,以军法管理员工以及其家属的西北公司的兴趣更浓。

虽说邵振青本人信奉自由主义,对强权主义可谓是反感至极,但是同样对这个被支持者称为斯巴达化之西北的西北公司倍增。

邵振青并没有直接加入对这个“中国的东印度公司”的抨击的阵营,至少在邵振青看来,在自己没有亲眼看到并且调查过,这个月前的“中国奇迹”,现在的“中国东印度公司”之前,邵振青觉得自己不应该盲目的相信那篇文章中所说的一切。

虽说对于公司组建民团,邵振青持着反对意见,可是现在各地商会都有自己的商团武装,地方上也有民团,所以在已经通例的情况下,那么西北公司以察哈尔民团总团的名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到也无可厚丰。

只不过,就像文中说的那样,一个万人的民团,一个月竟然需要四十六万元的军费,这个开支未免也太过庞大了,所以邵振青觉得也许这背后也许隐藏着什么,至于什么,邵振青现在还不知道。

“这是?无轨电车?”

当走出西北火车站之后,一出站台邵振青就看到停在火车站外的一辆汽车,看到那辆汽车车顶上拖着的,两根数米长的“大辫子”,去年从日本归国前,曾经看到日本以及上海的英租界内坐过无轨电车的邵飘萍,一眼认出了眼前的这辆汽车。

西北电车公司,是公司为了解决目前而临的目益严重的职工交通问题,而特意成立的一家公共交通公司。

在工业区引入电车,是司马在看到西北实业报上一个建议文章后决定的,在那篇文章里提到,现在公司的大多数职工居住的小区距离工作地较远,上下班至少需要步行半小时以上,甚至有一些职工步行更长时间。

因为提意工业区应该建立一个公共交通系统,并提意公司应该仿校口内大城市,建立工业区内的电车交通,以改善工业区内目前存在交通问题,在文中还指出公司应该在实业路、2号、4号以及1号、3号、5号公路,建立至少六条电车线路。

之所以如此分布,就是因为整个工业区95%的工厂、生活区,都分部在距离这六条公路周围1。5公里之内,如此分布职工上下班步行都不会超过15分钟,既可以节省员工的精力,又可以给工业区创利。

看到报纸上的这篇报道之后,司马才想起来除了汽车,还有电车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冒然引入后世的公共汽车显然不合适,可是进口几十台电车先解决一时之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再则公司早在年前就已经开始制造电动机、电线,就是以后自己制造应该问题也不大。

于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在一边向优秀职工提供底价自行车的同时,一边着手建立起西北工业区的公交体系,就是用无轨电车构成的公交。

之所以选择无轨电车,就是因为跟有轨电车相比,无轨电车因为可以绕过道路上的障碍物而弹性较高,而且它只需电线,而无需投资铺设轨道,投资相对较少。

于是司马便决定从国外进口了十台603型有轨电车,用于建立工业内第一条有轨电车交通线路,而这条线路就是往返于实业路两端的一号公交,每隔0。75公里设一站,票价为每站一枚铜元。

现在邵振青眼前看到的这条线路,就是1号线公交的终点站,之所以将终点站设在孔家庄火车站,实际上是为了方便从内地来此的客商、工人家属能更方便的到达数公里之外的工业区。

“呵呵!和上海电车公司用的电车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不过好像更大了一些。”

经铁制条栅门上车以后,看到车里的已经挤满了了人,扶好扶手站在车尾的邵振青的车上起落式玻璃窗,不过少了遮阳的百页窗,以及马蹄形座位,心说到。

其实邵振青并没想到,现在他脚下的这辆电车应该是中国第一批国产电车,当第一批三辆从香港购进的二手英制603电车运到西北工业区之后,除了两辆被用在工业区进行试运营之外,另一辆则在汽修厂被大卸八块对进行了研究。

结果在那里发现制造这种电车并不比制造三轮汽车的技术复杂多少,因为公司长途运输队损毁了大量的六轮卡车,于是汽修厂便直接利用这些损毁的六轮卡车的底盘进行改造,参考603型无轨电车设计了100型无轨电车,而直流电动机也更换成了公司制造的大马力直流电动机。

并且还根据603型电车在试运营的出现的情况,加长了车身,使得其满载时可以载95人左右,超过603型电车十多人,汽修厂仅仅不过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利用报废六轮卡车的底盘制造了三十五辆电车,现在和外购的十辆603型电车一起在公司的1号线路上运行,而公司正在建设二号公路线路,建成后将全部使用“国产”无轨电车。

“这里的电车比上海的电车快了一些,只不过这叮啷、叮啷的铁链声有点让人扫兴!”

邵振青几乎都没有感觉到车辆振动,电车就已经离开了站台,电车出孔家庄之后速度提高的很快,和邵振青过去在日本、上海做过的有轨电车的感觉完全不同,可是随之而来的叮啷、叮啷的铁链声让邵振青有些不太适应。

和上海相比,西北公交电车的运营速度为每小时二十五公里,相比于这时国际上通常的6-7英里的速度相比快了一倍多,而如此的高速的原因,除为了提高电车的使用效率,正是因为使用了大马力电机以及充气式轮胎,才使得提高运营速度成为了可能。

而那些铁链声,是因为绑在电车轮胎上的防滑链的声音,因为地上有积雪的原因,用上了防滑链所以才会有这种铁链音,而这些却是邵振青无从得知的。

“这位先生请买票。”

就在这邵飘萍心下感觉到这里的电车和外地不同时,一个穿着黑色公交公司制服的售票员挤过拥挤的人群来到邵振青身旁说到。

“我到西北广场,给你钱。”

看到眼前这种穿戴的男售票员,邵振青才算找回了一些熟悉的感觉,于是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金城银行发行的五角小面额纸币,虽说早已听到西北工业区的物价很高,不过邵飘萍觉得五角纸币应该足够了。

来西北工业区之前,受他人指点知道金城银行的银元券,是西北工业区内除银元之外,唯一的流行纸币,所以邵振青就将友人赞助的一千元采访经费,在京城的金城银行换成了大小不等面额的银元券,以方便在西北工业区内使用。

对于西北工业区只流通金城银行的银元券,邵振青当然可以理解,必竟这金城银行最大的股东,就是西北公司的老板,自家照顾自家生意这是肯定的,西北工业区内人口这么多,现金流流通量自然非常大,是任何一个商人都不可能放弃的。

“西北广场,十三块铜元,找你四角钱,票请拿好,这位请买……”

售票员一边熟练的撕票找零,一边开口说到,话音末落钱已经找给了邵振青,同时向下一位乘客收起了票钱。

“没想到这西北公司到也地道,是市按的市价找的零,而不是官价。”

接过小车票和找来的四角零钱后,邵振青心说到,在这时铜元价格分成官价和私价,官价是百元铜元合一银元,而此时因为铜元滥发,通常都是一百三十枚铜元换一块银元,而现在西北公司用这种比价,显然让邵振青很意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