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二章 杀光倭寇,不留活口(2 / 2)

加入书签

“嘿...你这个丁老怪,打秋风居然打到我头上来了,我可不认呀,邵文华和陆胖的好处我敢拿...大将军在那里站着,我要是敢拿,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朱棡连连摆手。

“可是你还弄了一个小登科呀。”董正嘿嘿的道。

“小登科?”朱棡一愣。

“就是你的那个瘦马...。”朱棣坏笑着道:“我也认为三哥应该请客...你的银子交了,我们的银子也都交了,可是你还得了一个瘦马,我们什么都没有。

而且这个瘦马,大将军还帮你给瞒住了,你说你说为了大将军套供词,不过,我们可不相信,你要是不出出血,等我们回了应天,就会为你宣扬,说你得了陆胖的瘦马。”

“哎...哎...哎...别说了,别说了,老四...我们是亲兄弟,现在我终于立即一句话了,叫兄弟就是用来出卖的,算你们狠...这样,今日太府楼,我请了...兄弟们随便吃,随便喝,都算我的,也算给我庆祝庆祝小登科。”朱棡大手一挥。

“哦...好...!棡兄威武。”一群人欢呼了起来,那叫一个开心。

这些人是真的不好相与的,太府楼...这些家伙直接叫了一桌最好的席面,酒宴一开始就是先上大菜,大菜就是主菜。“割凡五道,汤陈三献”。

三汤的第一道汤是百宝攒汤,五割一般指割烧鹅、割烧鸭、割烧鸡、割烧猪、割烧羊。

酒宴每上一道大菜,首席尊客都要有赏封,这也是明代较有特色的盛宴风俗,也是证明宴席尊贵的一种体现。另外物以稀为贵,明朝市面上很难买到鹅,所以在酒宴上素有以鹅为贵的风气,

这才要有多硬就有多硬,这一顿就是三十两的白银,当然了,这是简化的酒宴,真正的明朝酒宴,三十两是打不住的,《金瓶梅词话》中,西门庆请蔡、宋两御史,一顿酒席就花了“千两金银”!而明代万历年间1两银子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今天人民币200元,也就是说,西门庆这一顿酒席就花了20万多人民币。

首先酒宴开始之间,先在卷棚,也就是大厅的侧室摆桌,享用各种茶食点心,最多的时候可以多达40多碟。客人到齐,然后在正厅开筵。主人向来宾挨个敬酒,按尊贵等次礼让到座位上去,叫递酒安席。宾主坐定,厨师捧献肴馔,艺人呈戏单听候点戏。

明代酒的酿造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酒品类多达50多种,如金华酒、秋露白等。因为没有禁酒令,所以酒文化不仅涉及到相关的文章诗词,更有酒桌助兴的游戏,如罚酒、行酒令、祭酒等。民间的高档酒宴用酒多为银杯清酒,商贾之家用玉杯清酒。

朱棡等人是将前面的流程和酒水都给免了,直接开吃,毕竟武将在一起,吃喝最重要,酒是自己带的,都是朱朗送的大明春,喝得舒服。

要说你明朝亡呀,就亡在这些奢靡之上,一顿饭就是千两白银,要知道明朝政权建立之初,上至皇帝官僚,下至乡野百姓,均从战乱中刚刚获得稳定的生活,社会百废待兴,于是举国提倡节俭,并把奢俭与礼仪、风俗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为此朱元璋还专门花大力气整顿江南富庶地区的官民风气,削弱富户豪绅的经济实力,以制止当地的奢靡之风。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还制定了一系列礼仪规范,包括服饰、器具、花纹、色彩、珠宝、材质等等方面,事无巨细均有相应规定,违反了礼仪规范则会被处罚。因此明初时期,尊卑等级鲜明,教化严格,没有人敢擅自僭越,民风淳朴节俭,上至皇帝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皆不追求华丽装饰和豪奢生活。

朱元璋,马皇后一边提倡节俭,另一边鼓励农桑。

明初由于经过元末的社会凋敝和农民起义战乱,死伤者众多,人口有所减少,但农耕土地供给却十分充足,于是便轻徭薄赋,大力发展生产,以法律的形式鼓励农耕和经济,且执法严格,有力打击了奢靡风气,社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但是遗憾的是,明初的节俭之风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到成化、弘治年间,由于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奢侈风气逐渐由东南沿海的富商巨宦阶层蔓延到了全国,从海外络绎不绝而来的商船带来了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

人们皆因好奇和虚荣心争奇斗艳,以奇异和奢靡为追求目标。为了发展海运和对外贸易,这一时期的律法相较于明初也宽松平和许多,进一步导致奢靡之风愈演愈烈。

社会风气的急剧转变首先发生在人们的衣饰着装方面。普通的官宦人家和大户豪绅常常僭越礼仪制度,身着描金的色彩艳丽服饰,花纹繁复,佩戴宝石首饰,在衣饰的各种细节中崇尚奢侈华丽,礼制荡然无存。

其次是体现在居所风格。寻常富裕百姓开始僭越王侯将相居室风格,高门大厅,雕梁画栋,文玩珍宝藏于室,极尽穷奢极欲之风。上流社会的风气也好不到哪里去,聚众赌博、宴饮滋事、声色犬马、醉生梦死,毫无文人和贵族的气节风貌。

然后就是日益兴盛的反串异服风尚。彼时常有男子仿照娼优,穿戴女子的服饰和珠宝,衣珠翠,饰金银,浓妆艳抹,招摇过市,不辨雌雄。女子也常常比照官服纹饰穿戴五彩服饰扮作阳刚男子,狂放不羁游走于市井乡野。为此常常引发诈欺事件,也是当时的特色。

社会风气扭曲的最后体现则是频繁不断的奢华宴饮活动。起初的奢靡宴饮起源于婚丧嫁娶事宜,从官宦贵族到普通百姓皆在红白喜事中追求排场,因此必然引起人们争相追逐山珍海味的席面和菜品数量的铺张浪费,乃至到了后来即便没有事由也常常聚众宴饮,夜夜笙歌,极尽奢华享乐,花费甚巨。

由于明朝兴起的奢靡之风愈演愈烈,而明朝的官吏是有名的低薪欠俸,于是官宦们开始从各种非法渠道敛财以供养他们的奢靡生活,从而滋生了腐败,很快这种腐败蔓延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一方面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另一方面绞尽脑汁聚拢财富。

长此以往,奢靡风气不仅浸淫了贵族商贾人家,连寻常百姓也费尽心思想要获得这种物欲横流的生活,而寻常百姓获得财富和阶层跃迁的最直接方式便是科举入仕。于是奢靡之风又进一步加剧了民间追逐功名利禄的风气,加剧了官场腐败。

说真的...明中期和明末和某个为百姓服务的时代很像,我们也是拼命的往某个大喊为百姓服务的机构里面挤,挤进去做什么,真的是为了百姓服务,当然不是了,拼了那么多的努力,就是为了挤进去以后就有权了,可以掌控老百姓了,有权就有钱,有钱就能挥霍,为百姓服务?

凭什么,权利是我自己争取到的,又不是百姓给的,为什么要为百姓服务?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