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李令月的苦恼(1 / 2)

加入书签

五月,唐朝迎来了一个客人,从远方而来的客人——仲琮。

说起这个仲琮,不得不说起他的另一翻故事了,这位仲琮啊,少时为人质,曾入朝诣太学读书,颇晓文字。在某一次高宗夜宴的时候,高宗问他话:“吐蕃赞普孰与其祖为贤,”

意思就是说吐蕃的赞普和他的祖先相比,谁更加有贤能?听到此话,百官都微笑看着这位年少的仲琮,意味深长,这位仲琮也不是一般人,孰能不明白这位陛下的话中意思呢?

说比先祖有贤能,那他岂不是不用回去了,一辈子都待在这里,当个混吃混喝的寄人篱下的人质,回到吐蕃之日遥遥无期啊;说比不上先祖有贤能吧?这话要是传到他父亲的耳边,岂不是自断前途,即使回去吐蕃,等待他也不是迎接,可能是无情的责罚了。

可想而知,这位大唐的陛下心思阴毒啊,幸亏他仲琮也不傻,张口就说:“今之赞普,雄勇果断,不及其祖,然勤于听理,下不敢欺,亦是令主。吐蕃土风寒苦,物产贫薄,逻娑川唯有杨柳,更无草木。乌海之南,盛夏犹积雪。赞府春夏逐水草而居,秋冬始入城隍,但施庐帐,又无屋宇,文物器用,不及中夏万分之一。但其国法严整,上下齐力,议事自下而起,凡事利于民乃行,所以国祚能持久。高宗责问吐蕃吞灭吐谷浑、败**于大非川、寇逼凉州之事,仲琮答己仅奉命朝贡,不晓军旅之事。”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说现在的赞普啊,比不上先祖,但是雄勇果断,勤于听理,是一个能主,两边都不得罪,既赞扬了如今的赞普,又没有刻意回避李治的问题,除了这些,他还列举了吐蕃环境恶劣,物产贫薄,没有花草树木,没有好的房子居住,国中所有的物品,不及中原的万分之一啊。

但是,他有但是了,赞扬了一遍自己的国家,国法严整,上下齐力,以民为主,所以国家才能持久,这一切的一切,和泱泱大朝唐朝,是不能够比拟的。

陛下你又何必明知故问呢?

你这么说我肯定开心了,可是你都没有说到重点,于是高宗又问了后面那句话,你们吐蕃吞灭吐谷浑,败**与大非川,威逼凉州的这些事情,以上种种都冒犯了我大唐的天威,该如何处置?

仲琮的回答更加让唐高宗满意,说自己一定会好好准备礼物,以大唐天朝为主国,我吐蕃为附属国,每年朝贡,以示诚意,至于军中之事,他一个小小的人质,还不得已知道,所以无法回答陛下了。

对此,唐高宗李治开心啊,想我堂堂天朝,又岂是你们这些野蛮国家能够比拟的,知道害怕了吧?那以后可要乖乖做人,我朝是礼仪之邦,也不会找你们的晦气的。

大手一挥,大气一洒,你回去吧,就这样,仲琮被放了回去了,回去后不久,他又来了,这一次可不是当做人质,而是迎亲的。

对象是谁呢?谁都想不到,不是已经成人的义阳公主,也不是宣城公主,安定思公主,而是一个谁都无法猜测的人,只有七岁的太平公主,一个小屁孩,都还没有长大,就要被迎亲了。

朝中大臣听到这个请求,纷纷上书拒绝,这不是在白要我朝的公主殿下吗?公主殿下才多少岁,就要嫁去环境恶劣,风沙漫天的吐蕃,唐高宗李治没有立刻反对,而是让这位仲琮回去等候消息,他们需要商议一番。

商议的结果很明显,除了少数的几个人愿意之外,其他的大臣一口拒绝了,反应最剧烈的是武则天的那些手下,顺着武则天的意思,他们激烈反驳李治的话,对此,李治感到无奈,他也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嫁到那个鬼地方去,生不如死啊。

自己的女儿今年才七岁啊,怎能面对这样的结果呢?

于是,事情就拖了下来,一拖再拖,依旧没有结果。

而我们的小公主李令月听闻了这个事情,大哭大闹不停,甚至直接进去皇宫找李治,武则天哭诉,死都不要嫁去吐蕃,唐高宗李治不停安慰她:“月儿啊,父皇也不想要你嫁得那么远,可是人家吐蕃王子已经上门下聘礼了,没有答复不显得我泱泱大朝没有礼仪吗?有损我朝的颜面。”

“我不管,我不管,我不要嫁给那个人,父皇,母后,你们怎么那么狠心,要把自己的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女儿可是听周围的奴婢们说,吐蕃里面可是会人吃人的,孩儿要是过去了,很可能会被他们吃掉了,到时候父皇和母后就见不到女儿了。”李令月说什么都不愿意,哭泣撒娇,想起那些宫女,奴婢们窃窃私语,她就浑身发抖,不敢想象。

“额?”李治愣住了,武则天也傻了,这个是什么理由啊?吃人?听谁说的?吐蕃那边条件虽然不好,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你这小妮子不想要嫁过去,不需要找个这样的理由吧?

“月儿啊,这些都是奴婢们乱说的,当不得真,你可不要相信他们的鬼话,吐蕃虽然不怎么好,可也不差,你去到那边之后,会……。”

“我不听,我不听,我不要嫁过去,父皇,你不用说了,我就是不嫁过去,我不要。”李令月不停哭泣,摇头晃脑,小脑袋不停摇晃摇晃,眼睛都哭得红肿起来,武则天满是担忧,不得已开口道:“好好,我们月儿不嫁,不嫁,月儿说什么就是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