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投行卷,古代大唐的举荐制度(1 / 2)
“不敢当,不敢当。”谢文理听闻,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乌衣郎这称呼,已经很多年没有见了。
还以为世人都忘记了乌衣巷谢家了呢。
今日听闻,顿时感到无比的高兴。
当年王、谢两家居住在乌衣巷,时代荣耀,世人皆称王、谢两家子弟为乌衣郎。
然而,隋朝的一场大火,让乌衣巷成为了一片废墟。
王、谢两氏也开始没落了。
然后,他拿出了自己的诗作,递上来:“高阳县伯,这是我这几年的诗作,请你斧正斧正。”
“啊?”
张若虚有着尴尬。
斧正?
你不知道我的诗词都是抄的么?
好吧,你确实是不知道。
张若虚微微一笑,说道:“我才疏学浅,只怕会辜负了你一番好意啊。”
“高阳县伯乃是当世名士,若是能够得县伯的指点,小生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对方连忙说道。
“郎君,可收下。”黄中在旁边提醒说道。
“那就暂且收下。”张若虚微笑的说道。
见到高阳县伯收下了自己的行卷,谢文理整个人激动无比。
“多谢高阳县伯指点,多谢高阳县伯指点。”谢文理整个人高兴无比。
“我还有事,就不和你闲聊了,回见。”张若虚挥了挥手,然后穿入牛车之中。
牛车缓缓的向前去。
一个玲珑的暖手炉。
热气,不断的从暖手炉之中弥漫。
直到高阳县伯的牛车消失在城门,谢文理才离开。
张若虚有些不解,然后问老黄:“这个家伙写的诗句,确实不错,但是他为何要送给我啊?”
“郎君,这叫投行卷。”黄中脸上满是笑容,说道:“每逢科举,长安的达官贵人都会受到士子的行卷。”
“若是无行卷,岂能称之为勋贵?郎君身为开国县伯,有为圣人举荐人才之责。”黄中很是高兴。
看来自家郎君的县伯之爵终于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了啊。
太好了。
这简直就是太好了。
“投行卷?”张若虚笑了笑,说道:“看来,大唐的科举,依然还是被士族把握住啊。”
“可不是?这大唐虽然有科举,但是朝堂上的人,哪一个不是世家出身?”黄中说道。
确实如此。
哪怕身为的寒门士子,也都是世家出身。
祖上是当官的,只是到了他们这里没落了罢了。
寒门士子,首先你的身份得是士子。
这年头,传播文化的权柄掌握在世家的手中,不是想读书,就有书读的。
“不过,这行卷,要是换成金叶,我就更喜欢了。”张若虚将行卷丢在旁边,说道:“烟酒烟酒的道理,看来这谢文理还是不知道啊。”
求人举荐,竟然还不拿点礼物来。
这老谢家也太不懂规矩了,这年头不拿出点真金白银,岂能让人举荐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