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一章 令其南辕北辙(1 / 2)

加入书签

滏水在南,洺水在北,分别连通邺城和邯郸,所以慕舆根这样做,也能够将各条王师有可能通行的道路都纳入掌控之中。

换而言之,王师不管是直奔邺城还是先打邯郸,总要先过他慕舆根这一关。

奈何大胆归大胆,显然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王猛暗中集结、转运的兵马数量,远大于慕舆根麾下。

而很不幸,滏口一战,王猛动作迅捷,逃出来的鲜卑兵马并不是很多,且慌乱之中,显然他们也没有弄清楚到底有多少敌军来袭,所以最终汇报给慕舆根的情报也错乱不堪。

这就导致慕舆根的判断出现失误,显然他认为王师主力应当还在河内,因此出现在滏口的很有可能只是一路精锐偏师。

这样的战术,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之前王猛进攻雁门关的时候就曾经令沈劲引兵出岢岚水,切断了鲜卑人的后路。

所以慕舆根自然而然的会认为这是故技重施。

在这些想法的加持之下,慕舆根选择率军前出,尽可能在野外险要之处杀伤王师,也在情理之中。

奈何王猛所率领的数万兵马,根本就是慕舆根设想之中的敌军数量的数倍。

慕舆根在邯郸城外的设防被王猛轻而易举的突破,反倒是折损了数千兵马,占据了邯郸守军的半数。

这也导致慕舆根只能龟缩城中不敢再出,任由王猛将邯郸包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而求援的信使,更是一天十出。

但是······信使的脑袋都会在不久之后,被王师骑兵直截了当的丢在南门下,以至于邯郸城中已人心惶惶。

毕竟谁都没有办法料到,关中王师竟然会悄无声息的从滏口杀过来,将战火直接烧到了邯郸,烧到了邺城以北!

“启禀刺史,今日出城的信使总共十队,我军截杀到的有八队,剩下的两队按照刺史的吩咐,已经放走,属下令骑兵配合六扇门追杀,确保其只能向南前往邺城,无从向北前往幽州。”统领中军的戴逯在中军大帐中向王猛禀报。

戴逯奉命留守太原、悄然调动兵马南下,一直到王猛已经潜行到上党,戴逯方才把太原防务交给从雁门关赶来的沈劲,自己也兼程南下,总算是赶上了王师从滏口出击。

而其偏向稳重的性格,也自然而然的统领中军。

河东王师也已经完成了军制改革和统一,此次王猛出击滏口,携带两军兵马,即河东军和河内军,共计四万人,朱序率领河内军为前锋及左翼,戴逯率领河东军为中军和右翼。

(注:军制见第九百六十九章)

如今王猛留下河内军的第一将万余人,由朱序率领镇守滏口,剩下的三万人则前来进攻邯郸。

“多派斥候,截杀幽州方向的哨骑,要强势,尽量使其无人能够走脱。”王猛吩咐道。

“刺史是想要让幽州守军知难而退?”戴逯好奇的问道。

王猛笑道:

“邯郸被围、道路被拦腰折断,幽州守军就算是明知不可为,也必然要为之,但是派遣多少人南下,又应该怎么打,恐怕他们自己也得好生掂量一下吧?”

“若是能够牵制住慕容德,岂不是更好?”戴逯犹豫了一下说道,“否则慕容德麾下精兵至少在四五万,甚至更在我军之上,若是其孤注一掷,全军南下,恐怕······”

戴逯欲言又止,毕竟王师兵马不多,也是事实,且戴逯也好,朱序也罢,一直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王猛会把多达一万人留在滏口。

滏口天险,之前鲜卑人只留下了千余人,虽然最终是失守了不假,但若是王师正面强攻的话,千余人守着那狭窄的谷地,也足以让数万王师无能为力。

留下一万人,在山谷中也只能以一字长蛇阵摆开,那不是画蛇添足么?

但当时王猛下达军令足够坚定,朱序和戴逯等人基于之前王猛按下河东的迅捷和雁门之战的正确判断,还是选择相信之。

如今戴逯也忍不住再有疑问,王猛只是阻滞鲜卑人南下,说到底还是不能完全阻挡鲜卑人的步伐嘛!

“届时再说。”王猛直接回答。

戴逯想了想,建议道:

“之前参谋司就曾经建议是否要联络草原各部,引他们牵制幽州的慕容德······”

“都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告诫于我,莫要有引狼入室之举,焉知其不会是又一个鲜卑?”王猛当即打断戴逯,“此事,休也再提!”

一听是杜英亲自下令,戴逯当然果断的闭上嘴。

王猛的语气倒是随之缓和了不少:

“都督不愿黎民再有倒悬之苦,哪怕是幽燕等鲜卑治下的黎民。要知道数十年、两代人前,他们也还是晋朝子民、汉家骨血。”

戴逯一时默然,曾经的他,也是一驱散胡尘为己任,现在却想着能够继续借用草原上的力量,这让戴逯难免生出些许惭愧之情。

王猛接着说道:

“而且又有谁说,我军一定要拿下邯郸、再南下邺城?”

戴逯愣了愣,旋即惊讶的问道:

“莫非刺史打算直接越过邯郸,强攻邺城?如今鲜卑兵马应当都已经被牵制在了枋头,邺城保不齐真的空虚,属下认为此并非不可行之计策也!”

但是旋即戴逯摇了摇头,否决了自己的想法:

“若是这样的话,更是应该出其不意,刺史又何必专门把城中求援的使者放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