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九章 修史(1 / 2)

加入书签

此战之罪也,更是当朝肉食者之罪也。

杜英不由得扪心感慨:

余······终究还是来晚了几十年,未能阻挡那一场天倾之祸。

“书院学生们,每天课余时间,都会自告奋勇帮着修缮整理,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学者和书院的先生,大家痛心之余,也期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手,让一些先贤才华重见天日。”罗含的语气颇为沉重。

不用想也知道,那些残片,情况肯定也不容乐观。

杜英本来还想举步去看一看,闻言还是停住了。

血压容易扛不住。

另外还有几道身影正抱着书从外侧几间屋舍之中走出来,一人手里还拿着一张饼子,一边啃、一边嘟嘟囔囔说着些什么。

他们之中的多数人,衣衫不整、披头散发,还都顶着黑眼圈,也不知道多少天没有好好休息了。

“这些又是做什么的?”杜英好奇的问道。

罗含无奈回答:

“修史。”

修史,这便是杜英交给龙门书院的又一项任务了。

在既有的《三国志》等史料的基础上,为三国和中朝时期的旧事修史。

而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记录和传承,因为在此之前也已经有不少相关史料。BiquPai.CoM

杜英是期望书院能够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史料和回忆之中总结规律、追思过失。

虽然人们从历史之中所能学到的最大的教训就是学不到任何教训,但是杜英仍然期望龙门书院能够好好回答几个问题。

无论夏商周还是秦,皆以残暴不仁而亡,独汉以强亡,到了三国时期,哪怕三个国家打的热火朝天,但是在对外的摩擦中却从来没有输过,乌丸、南蛮、西羌、百越,哪个不是被吊起来打?

这是为什么呢?

汉之强,强在何处?汉之亡,亡在何处?

至于之后,中朝兴起,成为三国之乱的最大赢家,但很快就是永嘉之乱,盛世景象转眼分崩离析,人如草芥几乎一夜之间。

那中朝之衰,又衰从何起?

数十万曾经征伐天下、无往不利的军队,又为何大败亏输?

曾经在草原上被只占据北方的曹魏都能吊起来打的胡人,为什么席卷成势、轰然南下,所到之处近乎无人能敌?

“修的是什么史?”杜英问。

罗含愣了愣,这是都督亲自下的命令,为何会有如此一问?

但是他也知道杜英所想要的肯定不只是“三国史、中朝史”这么简单的回答。

想了想,罗含说道: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所谓修史,并非单纯记述某年某月有某事也,更是要记述从某事中学习到了某种教训,应当做出何等改变······一遍学不会,那就学两遍、三遍。

修史也,修的史书,更是人心。”

杜英叹道:

“可令人知前朝之过也?”

等等······中朝在法理上还算是本朝,这就已经算前朝了?

罗含被吓了一跳。

其实他也已经做了心理准备,试问现在都督府上下,可还有一个朝廷忠臣?

君不见原本最坚定的王坦之和阮宁等人,现在都屁颠屁颠的为都督府效劳了。

效忠司马氏,维护世家,哪里有成为新朝开国功臣来的要紧呢?

但杜英现在连掩饰都不带掩饰一下得了,显然也是在暗示罗含,在平时书院的教育之中,强调效忠的这一方面,应该效忠于谁,老爷子最好心里有数。

罗含当即连连点头:

“不错,诸如那‘何不食肉糜’,臣······属下敢言,书院士子皆知民间之苦、躬亲之难,定不会说出来。”

杜英看老爷子激动的模样,也明白他大概并不是口误,而是真的早就盼着杜英能够更进一步了。

只要杜英一天还是都督,那么他这个关中书院山长,就只能执关中之牛耳,执掌天下牛耳的还是在江左,在建康府太学中。

而杜英若是向前一步,那关中书院岂不就成了太学?

“快了。”杜英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径直向前走去。

罗含听明白了,嘿嘿笑了起来。

而杜英也没有让他再陪着自己向山上走,老爷子腿脚不好的,激动之下再出点儿岔子。

陪在杜英身边的,又只剩下了谢道韫。

她柔柔说道:

“罗伯父前半生多被江左学者排挤,斥为另类,所以虽然名声在外,却时常因为学说无人喜爱而郁郁寡欢。

自来了关中之后,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唯有这对于名望的追求一直没变呢。”

“那是因为他办的越多、做得越好,所得到的名望和麾下的弟子都会越多。”杜英笑道,“有付出就有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