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结巴的号声(1 / 2)
王维舟在蔡奎的陪护下,最后一个走出手枪营营部。
一个瘦矮的小军人,脸如冻茄子,泥灰色的额头上堆满了木讷,肮脏的军装上附挂着草枝、沾着尘灰,略有些红肿的眼眶边,眼屎凝聚成两个令人恶心的球状体,流着鼻涕,佝偻着腰,依靠栏杆,吹起了起床号,号声呜咽结巴,让人悲伤莫名。
蔡奎低声道:“王书记,他就是徐营长说的那个警卫员,朱校长的。”
王维舟不由深深地打量了吴焜一会,叹道:“好像还有点呆吧?朱德军官学校毕业的?应该认识不少的字吧?”
蔡奎捂着嘴笑:“不到两百个吧!”
王维舟忠厚:“嗯,会成为一个好战士的。”
吴焜呆呆的看着两人连诀而去,转望食堂方向:要开饭了吧?
中共四川军委、川东军委在万县召开会议后,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又在重庆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余乃文、王维舟二人又到重庆去参加会议。
会后,王维舟和唐伯壮、张鹏翥、吴会治各自分道回到达县、万源家乡,开始在进步的学校师生中、在发动起来的农民群众中,宣传“八七”会议精神,号召以革命的枪杆子打倒反革命的枪杆子。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的川东人民,群起响应。
在党的建设上,王维舟在唐伯壮的协助下,整顿了几个共产主义小组,升级为支部,又对一些已经初步具备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员进行梳理,重点培养,吸收入党。
革命的洪流,让一只革命的“大虫”,呼啸出山……
樊哙店,是西汉名将樊哙曾驻足之处。当年项羽羁刘邦于汉中,为防被项羽一锅端,樊哙护送刘邦的眷属来川东躲避,曾在此短暂驻足。
十月的樊哙店,小河水碧绿如翠,潺潺。山野间黄绿斑驳,郁郁。
临河边吊脚屋楼上,万源县厚坪乡小学青年教师,共产党员牟曼悦、牟仲宇向王维舟、唐伯壮汇报完最近工作情况,听取了八七会议精神的传达,喜笑颜开。
王维舟、唐伯壮俩同志,也为党中央八七会议的英明决策,在传达中受到基层党员、积极分子的普遍拥护而欣慰。
牟曼悦是万县“四川省第四师范学校”毕业的高材生,思想非常积极进步,在青年教师中影响力很强。这时,他小心的收起小笔记本,期盼的眼神投向王维舟:“王书记,伯壮同志,八七会议的精神,如果我们向有一位同志传达的话,不知道他会怎么高兴啊?他也是我们准备发展的一名新党员。”
王维舟:“哦,说说看,看我老王认识吗?”
“您可能认识吧?他就是万源县的李家俊,原来是国民党万源县党部的组织委员。”
王维舟:“这人我认识。”
唐伯壮:“我听说过此人,但不认识,具体情况不清楚。”
牟曼悦:“我预感到这个同志会给我们党的事业,作出较大的贡献。我就介绍一下他的情况,也请二位领导斟酌,是否可以批准他入党。”
“李家俊是万源县固军坝人,今年才24岁,这个同志,十多岁就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爱读进步书籍,在达县读中学时,他首倡办《萼山钟》报,言行激烈,被学校开除后到上海,考进了同济医学院,读了一年,接受进步思想后,他又弃学游历一年,因病回万源,办了厚坪小学,闹了县衙门,出狱后当上了国民党万源县党部的组织委员,现在主要在宣汉、达县一带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