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道观习武(2 / 2)

加入书签

他想到自己要成年了,是不是托平大伯担保,也去租几亩地来种。

可看到的是,佃农是全部都活不下去了。象舅姆家,佃的几亩薄地,由于缺劳力,积肥不多,粮食产量很低,生产的那点不多的粮食,首先要用一半交租子,这还是薄地,好田要交到七成。剩下的粮要交税费,几十种税费交下来,粮食所剩无几。自己佃田,莫说吃饱穿暖,就是勉强糊口也做不到!何况,还有房屋?农具、耕牛哪里找?

还是回河边岩洞里去住,种河滩地吧?可岩洞早就被峡里沉船后,逃生的船夫们住上了,河滩荒地也有人种上了。

表哥和叶子没有消息,我们三兄妹只是在陶老师那里学到了百来个字,请人写信要钱,寄信要钱,表哥兜里只有几个银元,恐怕早就用完了。

出路在哪里呢?

腊月二十九,是平家每年最热闹的日子,平大伯娘和平大嫂娘家的亲人约定俗成在这天来平家团聚。

这是一年一度的贵客,平大伯娘的弟弟刘永明一家来到时,离平家不远的平大嫂娘家人早就到了。

平大嫂娘家姓熊,本地大姓,半自耕半佃农,家中弟兄姐妹多。今年来的只有父母和一个弟弟。

平大伯娘的弟弟刘永明,家住在黄柏对面巴阳镇阳坪村木桥头,开的小医馆,医术医德,很受乡人推崇,为人善良,不吝恤老济孤,在乡中颇有些名声。

刘永明郎中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脸上随时挂着温和的笑容,穿着一件八成新的长衫,一根木棍,一边挑着一块硕大的腊圆尾,一边是一袋白米,他那性格开朗、身材墩壮的妻子,牵着两个十来岁的儿女,背着一个装着年货的背兜,汗流浃背、笑声朗朗的来到平家。

平家人顿时大喜起来,全到在门前来迎接,年轻一辈忙着行礼,跟两个小朋友套近乎,抢着接礼物。平大嫂红光满面,像蝴蝶一样穿梭着,端茶、端洗脸水、拿洗脸帕、洋胰子。

说刘郎中夫妻温顺,是他俩在跟晚辈们打招呼时,每人都要招呼到,还专门夸了吴焜长得壮、长得英俊,把吴焜当平家子侄看待,不格外,让吴焜有点拘谨、自卑的心思,霎时烟消云散。

热闹过一阵,男人们在堂屋坐下,喝茶,平大哥给舅舅点叶子烟。

刘郎中妻子这时才把背兜里的年货,一样一样的展示后,递给平大嫂和平大伯娘。

刘郎中只有姐弟俩,平常要守医馆,过平家来,一般都是妻子代表,平家有大喜事什么的,他即使来,也是当天往返。可每年腊月二十九,他必带儿女过来给姐姐、姐夫拜年,住一晚。

今年刘郎中的拜年礼信,明显强过往年。

“明弟,这两年遭了灾,看病的人少,你一大家子不容易,啷个送这么多呃,要不得哟。”平大伯明嗔怒暗得意。

“姐夫,姐姐,今年的日子是不好过,我的老娘也是那时候病死了,我这个当郎中的清楚得很,那是病吗?就是个饿病!她生怕两个孙子饿死了,节省出来给孙吃。不过,我的日子嘛,总比你好过些,那些税官团防兵,有时还需要我去看病。灾荒时我没帮上你们,家里只有一两亩菜园子地,全家都靠我摸脉的两根手指头吃饭,难啦!好不容易缓过这口气了。我知道你们的日子过得苦,今年也没有猪杀,所以今年我两口子商量,就把礼信来重一点。”

“留着你们自己吃嘛。”

平家的亲戚不多,每年的团年饭都是等到舅舅刘郎中过来住的这晚吃。

吃完团年饭,刘郎中率先摸出一把铜钱,给晚辈发压岁钱,包括吴焜在内,一人三个铜钱。接着平大嫂的爸爸也给晚辈一人两个铜钱。平大伯也是每人发两个,小孩子们盼了一年的压岁钱,终于到手,顿时一片欢呼,把聚会推上高潮。

发过压岁钱,大家在堂屋围着火塘烤火。这一次烤火的柴,是平大哥在秋天就精心准备好的,全是干净的松柴,晒得干透,劈得整齐,燃起馨香,不象马桑树、枫树等杂柴,有怪味。一个小鼎罐吊在火塘上,里面是煨的山茶。

四川人摆龙门阵的架势出现。

喝了一口茶,接过平大哥恭恭敬敬递上的叶子烟杆,就着吴焜在火塘里夹的柴火,吸了几口。

“姐夫,这回成都那边出了件大事,你晓得不?“。

“不晓得呀,是啷个回事,你给我摆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