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北势铁矿(上)(2 / 2)
能源部自电台初步测试通过后,便通过元老院向通信局申请了不少移动电台,便于出行探矿中的沟通问题,新港城目前最迫切需要的便是解决铁矿问题,这个时代乃至于现代,钢铁产量无疑是衡量实力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此时已是11月份,探矿队申请好船只后便整装待发,目标直指北势铁矿。
探矿队全副武装,共18人,由穿越者和移民以及土著组成。由范蕴若带领专业人员前往初步查探地形与矿产,所用的几艘船只都是现代带过来的小型船只,加装有发动机,足以适用于南边溪流纵横的地貌环境。此外,探矿队携带的电台可随时与新港沟通各类紧急情况。
台湾北部气温较南部稍低些许,苗栗地区此时的温度约17到18度左右,穿越者们自穿越后,从未生病,身体非常健壮,自是一件现代长袖已然足够,甚至有两个是身体倍儿棒的憨憨还穿着短袖。
部分移民和土著则穿着元老院发放的现代秋衣,衣服为涤纶面料所制,这种面料工艺简单且价格相对便宜,主要是便宜加上相对其他面料牢固又不容易穿坏,所以采购量非常大,足够元老院前期使用。
元老院众人和移民们都是华夏血脉,合适的衣物在登录港口的第一天起便会发放到位,但不是每个移民都舍得拿出来穿,而此时被俘虏的土著们是没有任何权利的,若是他们与移民通婚后,后代自然可享受移民同样的待遇,现代衣物不是每个土著都会发放,打一棒子给个甜枣这才是合理的训练方式,而衣服和食物则是最合适的甜枣,奖励那些积极的土著们。
探矿队自新港码头出发,从海上向南绕行约两公里后抵达新港南边三叉溪与四湖溪交汇的入海口,之后探矿队众人自入海口顺利进入四湖溪。
溪流靠近海边的两岸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聚居点,这些都是新港的移民,每个村落目前约百人左右,四湖溪入海口的两岸是大片狭窄的平坦土地,且西岸较东岸明显广阔平坦,此地经溪流入海千万年冲刷形成,适宜开垦,虽说此时这些平坦土地多为杂草丛生,且零散不少水泽,但在农户看来,这正是农家种植的宝地,只需好生摆弄各几年,必然产出丰厚稻米或其它产物。
以元老院超越时代的眼光,看的自然长远,不光是西湖溪近海一带迁有村落,自新港城北部约十公里至中港溪(原中港社所在,荷兰史料记载,荷兰牧师曾在此地登陆并派有牧师在周边传教),南部约十八公里至吞宵(原吞宵社地区,古名,后世改名为通宵镇),沿海边只要是适宜开垦的地区,现已皆有大小移民村落的存在。
若自吞宵往南行约二十二公里便能抵达大甲溪,大甲溪对面便是大肚王国所在,因顾忌鞭长莫及,加上目前新港移民人口少而目前适宜开发种植的土地足够多,于是移民村落自吞宵地区并未向南扩张,只是大甲溪以北的部落和沿岸未迁徙移民前往的地区部落均被扫荡一空,留待后续人口扩张后迁徙至此。
各部落死伤自是不提,总共俘虏约两千余人,均被分派至新港城各窑场和水泥厂等地生产物资,新港各移民村落也酌情分配了些许土著用于前期的开垦建设,此次担当探矿队向导的土著便是原本属于道卡斯族吞宵社的土著。
PS:以前找到的那张古地图上各社名字实在看不清,所以有的名字是瞎编的,一边写一边查的各类资料越多,终于确定真实社名,还有一点,苗栗地区的这些土著不是平埔族,而是道卡斯族,前面的也就不再修改了,在此说明一番。
四湖溪,1954年改名为西湖溪,想来莫不是某人思念西湖所致?为避免绕口且与西湖名字重复,在这里沿用旧名。
苗栗地区确实资源丰厚啊,当初我写书时写的仓促,出生点随便选的,本来以为这儿没啥资源,后来收集资料越来越多才发现这儿实在不错。
另外,别打赏了,受不起...实在是我太咸鱼了,说不定哪天就咸鱼到继续断更,但在此声明,本书不会太监,我纯粹作为乐趣来写,也不追求啥全勤什么的,签约只是为了有推荐让别人能看到这本书而已,本心不为利益而来,自然不会因没啥利益而选择太监,只要有人看,有人讨论,对我来说,被大家认可了,有点成就感那才是最开心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