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惠州之战(1 / 2)

加入书签

10月1日起,东征军陆续出发,出广州,向博罗、惠州前进。10日,第1纵队到达博罗、惠阳地区。与此同时,第2纵队也进抵官桥、永湖一带,第3纵队到达博罗附近。

惠州战斗,是第二次东征整个战役中的硬仗。

惠州城是东江重镇,其城始建于宋代,后有东江,前临西湖,东、西、北三面环水,南面又有飞鹅岭作为屏障,地势险要,加之城墙非常坚固,易守难攻,被当时的人称为“东江锁钥”、“南方第一坚城”。

此城自建成以来一千余年从未失守过。

第一次东征时,滇桂联军也没有攻克惠州城。

当时叛军的部署是,利用惠州天险将东征军阻于城下,然后反守为攻。

叛军在惠州的指挥官名叫杨坤如,土匪出身,作战凶狠,手下直系部队号称“救粤第六军”。

第一次东征时,驻守惠州的杨坤如部曾表示归顺革命政府,但当陈炯明重占东江后,杨坤如又反叛了革命政府归顺了陈炯明。

杨坤修筑防御工事,加紧备战,将城郊的民房和西湖的景物夷为平地,砍光城墙附近的树木,布满竹栅等障碍物,城墙上备足石灰包,架起机枪。晚上,点燃火把,照亮城外。

杨坤如为了对付东征军,他将部众分为四个旅,其中两个旅用于固守惠州城,一个旅留守惠阳,一个旅驻守惠州与惠阳之间。

另有叛军翁腾辉、李易标等部3000人配合,驻守在东门外水井街一带。

杨坤如命令部下将各城门用大石封死,只留一个东门开放,并在水上架设了浮桥,作为将来逃跑的退路。

在进军途中,蒋介石曾给杨坤如发去一电,劝他“审时度势,所部即刻退出惠州城,允暂驻白芒花一带,许以自新,免得兵戎相见,不仅官兵俱作无谓死伤,且殃及民众”。

但杨坤如不仅不降,反而贴出一张“蒋贼中正,谋国不忠,实行共产,扰乱广东”的四言韵语布告,誓与东征军对抗。

惠州分东、西两城,。东城外有一条8米宽、4米深的城壕,西城三面环水,一面壕沟。

西门面临西湖,只有一条国民革命军东征南征路线示意图窄路通到城脚,窄路的两边都是很深的湖水。

北门地形比西门好一点,但也要通过北门桥,由桥下徒涉,才能逼近城垣。

城墙外侧都以大石块砌成,城门上设有瞭望塔。

这是一座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塞。

第一次东征时,东征军绕过惠州城,直奔潮汕。

可这一次不能再绕了,必须啃下这个骨头。

东征军于10月13日到达惠州城郊飞鹅岭山脚下,集结待命。

蒋介石亲至飞鹅岭炮兵阵地指挥炮兵射击。

东征军的野炮、山炮、机枪向选定的目标射击,枪炮声密集,如过年的鞭炮连成一片。

有的部队已经展开攻击战,

程潜的部队组织连长以上军官到飞鹅岭观战。

薛林是副连长,按道理是没有资格来观看的,但薛林不管,硬是跟在队长程潜后面来到飞鹅岭,程潜也默认了。

“炮火很猛啊。”薛林看到的是眼前一片火海,炮火声震耳欲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