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晚会(2 / 2)
将手中准备好的垫子放在搁放古琴的矮几后面,林可凡盘腿坐在了垫子上,闭目、深呼吸、静心。等下面的人群稍微安静点,他睁开眼睛,专注地盯着面前的古琴,缓缓抬起双手,放在琴弦上。
随着‘叮咚’的一声轻响,林可凡运转内息,流转到十指上,春雨指法使出。悠扬的琴声通过麦克风传遍了礼堂的每一个角落,传到了每一人的耳中。
慢慢地,礼堂里讲话的声音没有了,昏昏欲睡的人睁开了茫然的双眼。大家的心神不由得都被琴声吸引住了。
林可凡这次选择的是一首古琴曲《鱼樵问答》。
此乐曲原意指通过鱼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
在林可凡积聚了内息的十指弹奏下,精神力随着优美的琴音四散飘去。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鱼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曲意深长,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林可凡将古琴的‘中正和平、清微淡远’的意境演绎到了极致。就连不懂音律的人都隐隐听懂了其中的韵味。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飘散在空中,众人的脑海中仍然想着悠然的琴声,久久不散。等大家清醒过来,台上已经空无一人。一阵热烈的掌声在礼堂中想起,经久不息。就座在前排的校领导也在交头接耳的打听这个新生的名字。
黄校长看着林可凡眼睛都亮了起来。‘没想到这小子还有这一手啊?真是令人惊喜。他还有什么没表现出来的秘密吗?看来还得好好关注这个小家伙一下。’
直到司仪鼓着掌走上台,大家才渐渐停下了鼓掌的双手。
林可凡的古琴将晚会带向了一个高潮。估计还从没有在现代人看来快没落的古琴弹奏能在一场晚会上引起高潮。林可凡的弹奏,打破了弹的人沉醉其中、听的人一头雾水的局面。其实中国人大都喜欢听一些民族乐器弹奏的曲子,奈何除了一些耳闻能详的曲子,如《十面埋伏》、《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其他的大家几乎都听不懂其中的韵意。对于不懂的东西,人们都是缺少耐心的。这就照成了现在这种听民乐的人越来越少的局面。
现在林可凡在弹奏时,将自己的精神力随着乐曲一并向听众传去,用自己的精神力带领大家领略琴曲中的意境,慢慢地沉浸在其中。能听懂这首有着优美的旋律、蕴含千年文化精髓的琴曲,大家都有一种惊喜。对之喜爱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后面的节目众人似乎都没什么心情观看,在台下不停地议论着刚才的琴声。就连一出名的乐盲也骄傲地向周围的人说自己听出琴声所表达出的意境来了。虽然为什么自己能听懂,他也是一头雾水,不过这不影响他喜悦的心情。大家对美好的事物都有一种喜悦的心情。
“怎么样,我说是神曲了吧?”这是表演刚开始为林可凡辩护的人声音。
“服了,还真有人能弹奏出这种深入人心的曲子。从没听过的琴曲也能让人听懂,真是神了。”反驳的人也调转了话头,由衷的赞叹。
“刚才的琵琶配乐是不是也是他啊?”有人想到了刚才听到的琵琶曲。
“不会吧?那是琵琶,这是古琴,两种不同的乐器。弹奏方法和表现的意境完全是不同的。还没听说过有同时精通两种乐器的高手。”这是一乐器社成员的疑问。
“难说,他和那诗朗诵的小姑娘好像是一个班的。”这是一个细心的同学。
“对于高手来说,精通两种乐器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吧?”有人迟疑地说道。
“一理通,百理通吗。没什么不可能的。说不定他还不只会这两种乐器呢。”这是一坚定的支持者。
本来林可凡只是想按正常情况弹奏一首琴曲,但看到台下班主任黄老太太欣慰的目光,又改变了主意。既然老太太这么争强好胜,那自己就争取给她一个在其他老师面前高兴的机会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