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陇西李氏(六)(1 / 2)

加入书签

唐朝赋役制度主要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均田制乃丁男授田一顷,包括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对于贵族田地也有限制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数从一百顷到五顷不等。

在职的官员从一品到九品,授田数从三十顷到二顷不等。

此外,各级的官员还有职分田,用地租补充,作为俸禄的一部分。

均田制对土地的买卖也做了限制,官僚和贵族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买卖,百姓在贫穷无法办理丧事时可以卖永业田,从人多地少的地方往人少地多的地方搬迁时也可以出卖永业田。

唐高祖李渊在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又实行了租庸调制,受田的农民,每丁每年要交粟二石,这是租。

每年交绢二丈、绵三两,或者交布二丈五尺,麻三斤,这是调。

每丁每年服役二十天,不服役可以折算为每天绢三尺,这是庸。

假如官府额外加了役期,加够十五天则免调,加三十天免租调。

每年的加役最多三十天,唐朝的租庸调制与隋朝的相比,用庸代替服役的条件放宽了很多,更有利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李渊还下诏编撰了《艺文类聚》,这是一部类编图书,引用的古籍共有一千多种,为后人保存了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文化教育方面,李渊推崇儒学,儒家的经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周易》《左传》《礼记》《尚书》等等。

李渊对佛教采取抑制政策,唐朝初年最早反佛的是相州邺人傅奕。

李渊在做隋朝地方太守时和傅奕结识,李渊建立唐朝后任命他为太史令。

武德七年傅奕请求灭佛,认为佛教宣传的是不忠不孝的思想迷惑百姓。

傅奕所提倡的儒家思想是用忠孝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而佛教却与此背道而驰,但李渊最后没有采取措施实施傅奕的灭佛思想。

可惜他的丰功伟绩比起李世民来说还是稍显不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非是一句虚言。

李世民,陇西狄道人,唐朝第二位皇帝,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为人聪明果断,擅长骑射,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

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

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设立文学馆,笼络四方人才。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