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共情(1 / 2)

加入书签

“所以袁培强老师的办法是什么?真的是让学生们串供吗?”何礼不顾林威焦急的神情,继续耐心地问道。

杨柏松摇了摇头:“没有,袁培强老师只是在警察取证之前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课而已。”

“什么课?”

“袁培强以前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她将课本中鲁迅的那篇《记念刘和珍君》与周佳琳的缢死事件相结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极具纪念意义的语文课。”

“《记念刘和珍君》……”何礼猛地想起在右江中心医院时徐祯国对被害人梦境的解析。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被害人梦境中鲁迅所说的话,不就是《记念刘和珍君》原文里的词句吗?

何礼站起身拿走杨柏松桌面上的照片,并问道:“杨校长,您在看看这个人,他真的不是周佳琳的同班同学吗?”

杨柏松摇摇头:“我没有印象。你们既然已经翻过原始的卷宗,也应该将照片进行过比对,这个人是不是周佳琳的同班同学,你们的心里其实早就有答案了。你们这么问我,无非是抱有一丝侥幸心理罢了。”

“那袁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上课内容,您还有印象没有?”

“当时我是旁听的领导之一。袁培强在讲述课文的同时,带着班级里的学生回忆了跟周佳琳在一起的这段短暂的时光。譬如周佳琳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她喜欢什么,爱好什么,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又为班级里的同学做过什么事情。袁培强在讲述中声情并茂,非常富有感情,很多学生也都潸然泪下,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同学好朋友好伙伴而感到万分难过。”

听过杨柏松的回答,何礼双臂环抱道:“这个袁培强很厉害啊!”

“很厉害?哪里厉害?”林威问道。

“袁培强虽然没有刻意带着学生们对口供,可是这堂意义非凡的语文课,却要比串供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强上一千倍。”

何礼坐回沙发,接着解释道:“有一个名词叫做‘共情’,也被称为‘同理心’,它通常指的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感觉能力。当这种共情心理由单独的个体变成为一定数量的群体后,群体的共情心理会在特殊的心理暗示下产生更为积极的心理共鸣,最终达成了对死者周佳琳全盘肯定的结论。加之班级里的学生与周佳琳的相处时间本就很短,周佳琳原本的形象会变得模糊,而由共情心理催生出的‘周佳琳’会在短期内占满这些人的大脑中,所以警察给每个学生取的笔录才会变得大同小异,”

林威惊讶道:“这个袁培强也太有心机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