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洞悉京局(2 / 2)

加入书签

从中也可以看出,哪些人是梁帝的坚定拥护者,哪些人是立场摇摆者。

而于此刻拥护梁帝者,除了利益捆绑外,他们之中南梁忠臣居多。

所谓忠臣,乃忠于南梁的国家利益,梁帝则是南梁国家利益的象征。

须知战争尚未终结,支持太子而导致南梁内乱,致淮南国土于何地?

无异于拱手送人。

惟有忠臣,才会坚定的站在梁帝一边,维护南梁的稳定。

这些人亦将是萧绍瑜统战工作的重点。

“大部分人仍在观望回避,少数人在中书令的劝说下投靠了太子殿下。

刑部厉尚书和御史台周中丞,先后拜访了临川王、太子殿下、袁太傅,不知因何未出袁府,再无动作。

其中,厉尚书先因办案拖沓被太子殿下罢黜,旋即复职,标下以为他有投靠太子殿下之嫌疑。”

李逸如实答话,并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对于他提到的变节嫌疑者厉维钧,萧绍瑜略有了解,他追问道:

“冤狱可是出自厉尚书之手?”

萧绍瑜略知厉维钧与袁安平、梁帝的关系,觉得他变节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有助纣为虐的确凿罪证。

而对于厉维钧这样坚持司法公正的刑律专家,放弃信念,帮助太子制造冤狱,便是变节的铁证。

“这倒不是,判决皆出自大理寺卿王大人。

据刑部传出的消息,之前厉尚书被罢黜,好像是因为他坚持秉公办案,不肯草草结案,忤逆了太子殿下之意。

于此,标下有点想不通。”

李逸想不通官场之事,并不奇怪,毕竟他没有从政经验。

从逻辑上分析,厉维钧的官复原职,最大原因便是投入太子门下。

然若有心投效,之前他又何必忤逆太子呢?

这正是李逸想不通的地方。

综合李逸前后所言,萧绍瑜却是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在他看来,厉维钧坚持了原则,守住了底线,便不会是变节,更大的可能是妥协、有条件的屈服。

而令他妥协的原因,萧绍瑜亦未想通。

至于滞留袁府,则有可能是太傅袁安平对他的保护,不让他的手上沾染无辜之血。

萧绍瑜可以肯定,太傅袁安平是坚定的保皇派,他帝师的身份便已注定别无选择。

他能影响厉维钧,便间接证明厉维钧不会是变节者。

与厉维钧同科的周刚峰,情况大致相当,他同样不可能是变节者。

萧绍瑜没有对李逸解释,他反问道:

“袁太傅不会是生病了吧?”

闻言,李逸略有吃惊,忙回道:

“袁太傅告假养病确已多日,据传病势日益沉重。”

“可请太医令诊治?”

华景素有“妙手回春”之医名,医术内外兼修,萧绍瑜自然想到了他。

而且其子华珍,以供货协议附带条款的形式,萧绍瑜已将之从太医署成功挖至幕下。

自然,他对华景的医道境界知之更深。

“太医令已为袁太傅诊治多日,尚毫无起色。”

华景出手,袁安平的病情却不见好转,此中透着蹊跷。

萧绍瑜的心中已然有了答案,袁安平是在拖延,所拖者必是劝进表。

众所周知,上劝进表者必是尊者,又有谁能尊胜帝师呢?

至于华景,他肯定是在帮袁安平的,因为华珍已然爆料:

家父与袁太傅乃多年棋友,相交莫逆。

虽说家父棋道独特,可能气疯袁太傅,好在妙手回春,尚可延年益寿。

“盯紧京城,一旦太子僭越登基,速报本王。”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处淮南之远,洞悉建康局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